狗是人类朋友 请文明养狗
我的一位朋友,对狗十分友好,每每看到狗狗,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并发出感叹:好可爱!如今,养宠物(多数为犬)成为一种时尚。文明养犬确实能够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但是不规范养狗同样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犬吠扰民、犬只伤人、犬粪影响环境等,最为严重的就是饲养比较凶猛的大型犬,尤其在禁养区里,人员密集,会造成对人的伤害……
是狗患,还是人祸?
这些年,随着养狗队伍的不断壮大,对我国公共资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一位养藏獒的朋友告诉我,他每年养3条狗的费用,比养3个人花费还要大:3条狗不但各有房舍,狗们吃东西也极讲究,顿顿要用精瘦牛肉伺候,还要佐以外国进口狗食罐头。其实,即使养一条小宠物狗,一年的花费恐怕也不菲。
养犬,表面看是个人的事,但仅从占用公共资源这个角度看,就不完全是私事。凭着个人的爱好养狗而又缺乏应有的公共道德和公共意识,由此演变为“狗患”,带来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侵犯,更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破坏。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出台这样的政策:公民过度消费要交纳“奢侈税”。不久前,北京出台政策规定:“不许养大型犬、烈性犬,而且在年内清除一户养多犬现象。”今年10月1日,《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养犬人的行为,从条例上进行严格规定。该《条例》不是针对狗,而是针对人,人把狗养成什么样子,人要负责!这是对公共权益的维护,可谓是顺应民意之举!
在制定限制养犬政策的同时,对社会风尚也需要正确引导。在一个文明、健康的和谐社会,公民应有起码的“公德意识”。当狗患成灾危及他人健康安全的时候,当个人的喜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当我们的城市家园因此受到侵害的时候,每一个热衷养狗的人都应有所思。
■链 接
文明养狗公约
1.每年定期为狗狗注射相关疫苗及进行常规体检;
2.外出遛狗请(尽量)使用牵引带,烈性犬使用口罩,尽量避免近距离(1米~2米)接触小孩、老人、孕妇等人群;
3.外出时及时清理狗狗粪便,并妥善处置(如用报纸或胶袋妥善包好并放入垃圾箱);
4.以正确合作的积极态度承担因管理狗狗不慎而引发的一切后果,如咬伤他人或损坏公物等;
5.睦邻友好、不让狗狗居家时扰民;
6.善待狗狗,提供必要的养育、护理、训练及医疗条件,不长期囚禁、拴养狗狗,不虐待狗狗;
7.尽量为狗狗创造终生养护的条件,绝不遗弃狗狗(狗的寿命一般约10年左右,是否有能力能妥善地照顾好狗狗,养狗之前请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养犬);
8.一旦发生因移民、搬迁等不得不放弃养狗的情况,须提前为狗狗寻找到可靠的新主人,与其签订狗狗领养手续或约定,并亲自或委托第三方监督新主人的领养状况,同时要求其遵守本公约;
9.支持救助流浪狗,提倡领养流浪狗。
如何识别和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疯狗病,起源于非洲和南北美洲原始森林的野生动物体内,属于一种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毒素。
人得狂犬病后,其特征和潜伏期变化很大,一般为3周至8周,差幅为10天至8个月。2天至4天为前驱期,体温比常温稍高,有神经过敏现象,然后进入综合症状,表现为神经兴奋、瞳孔散大、流泪出汗、惊恐焦虑和失眠。患者临死前的症状为吞咽困难、大量流涎并成泡沫状,最后全身麻痹,衰竭而亡。
控制方法:一要预防人体接触狂犬病动物;二要及时实施接触后的狂犬病处理;三要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给予免疫措施;四是被证实或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立即到有关部门采取抗狂犬治疗。
摄影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付兴华 摄 宗和 撰文 (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