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人民的幸福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相关稿件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学校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年终系列报道之四

2012-12-17 17:01 来源:京江晚报 原晶晶

摘要: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摘自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

图片新闻
 

居家养老服务 

慈善“健行”帮残疾人走上幸福路

49岁的低保户: 保障待遇年年提高 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采访时间:12月10日

  采访对象:居根娣

  年龄:49岁

  身份:低保户

  采访地点:黑桥社区居委会

居根娣是老镇江,从小患有类风湿,手指变形,不能做事,丧失劳动能力。她一直住在山巷底,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尽管如此,面对未来的生活,她还是信心满满。

问:现在低保户能享受到的保障有哪些?

答:我是社区老低保户了,社区刘有娣主任2002年上任时,我已经拿了好几年低保了,那时每月低保费只有100多元,然后是130元、180元、210元、280元,基本上是年年都调,特别是最近几年,上调幅度越来越大,从330元到380元,再到420元,现在已经达到了每月480元。

现在低保户能享受到的配套政策也越来越多。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比如廉租房申请,我是没有要,原先社区的好几户现在都住上了新房,像原先在山巷底的低保户丁善珍,现在已经住进了凤凰家园的廉租房;再比如现在的居民医保,对低保户来说是免费参保,不用交一分钱;还有其他的水费补贴、电费补贴、有线电视补贴、煤气安装费补贴。七七八八算下来,确实给家里省了不少钱呢。

问:你对“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还有哪些期盼?

答:对我们家来说,现在老公和女儿的保障都是比较健全的。至于我嘛,现在有低保金拿,生活也还过得去。生病了有医疗保障。听说现在的低保金已经纳入了自然增长机制,只要物价上涨,每年都会有一定增幅。这几年,逢年过节,政府还经常给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保证我们开开心心过节,这些都是以前没有过的。

我相信,今后,对低保户的各类保障措施只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兜底”保障会让我的日子越来越好的。

说到自家住的小房子,其实,社区曾几次动员我申请廉租房,我都不肯,因为这是我的祖房,祖辈人留下来的,我舍不得,而且这里听说也快要拆迁了。拆迁之后,我们会住上更大的新房的。

如果这里能够拆迁的话,说不定我家还会拿到一笔拆迁资金,那时我就会考虑要不要购买养老保险。毕竟,我也是有觉悟的,尽管没有工作能力,但我也不想让国家养一辈子,还是想自食其力,努力回报社会。

49岁残疾人志愿者: 全社会达成共识,期待保障措施更完善

  采访时间:12月11日

  采访对象:李竹林

  年龄:49岁

  身份:残疾人志愿者

  采访地点:江一社区居委会

作为一位残疾人,李竹林的乐观向上和谈吐打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4岁时患上小儿麻痹,属于三级肢残。面对这一切,他总是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总不肯去麻烦别人。或许生活也被他的坚强和乐观所感染,逐渐向他展开了笑脸。

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一位残疾人的角度,你怎么看?

答:我谈谈自家的情况,我老婆也是残疾人,情况比我还要严重,我是三级肢残,她是一级肢残。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你想想,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容易。2005年,政府整治三小车,把我家纳入了低保,因为还是残疾人家庭,所以拿的钱比低保的标准还要再高一点,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说到保障,我原先是康兴商城的职工,那时单位还发点基本生活费。最重要的是,每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都按时交纳,这是我们一家人未来的生活保障。我还有一个聪明的女儿,她现在在无锡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读书,今年大四了。感谢政府,市慈善总会的助学行动资助了好几年。她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来可以做点文秘什么的,总比我们要长脸多了。我们残疾家庭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简直是太不容易了,她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问:你对残联目前的各项保障措施和服务还满意吗?

答:说到残联的各项保障,这两年还真是不少,像前段时间的残疾人燃油费补助,虽然我现在“三小车”不开了,但还是用作代步工具,补助一点总归好一点。本月初,我还参加了市残联在西津渡举行的“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启动仪式。仪式上,我们残疾人获得了免费赠送的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其实,这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太需要了。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与健全人相比更为欠缺,更容易造成身心的进一步伤害和生活的困顿。应该看到,残联从基本生活保障开始,逐步过渡到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层面,现在在镇江,不仅残疾人乘坐公交全免了,而且真正为我们的出行保障着想了。

问:你对“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有哪些期待?

答:说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其实残疾人真正需要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举个小例子来说,南京很多大商场门口都有残疾人专用通道,镇江却不多;还有新建小区有台阶的地方没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当然,也有部分新建小区设置了,这就是全社会如何尊重残疾人权益的问题,需要社会一步一步来认知,一步一步来解决。残疾人也要逛商场,也要住楼房,这样的保障谁来提供,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就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

很多时候,残疾人的生理创伤是可以克服的,但心理创伤是难以平复的。所以,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改变现状,争取更美好的明天。


市民政局副局长:适度普惠,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

  采访时间:12月7日

  采访对象:吴当

  年 龄:49岁

  身 份:副局长

  采访地点:市民政局

今年以来,民政部门通过强化基础民生保障、深化基层社会管理和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努力构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基础工作、切实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颇有成效的工作。

问:你个人对“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是怎样理解的?

答:社会保障的概念很宽泛,从我个人工作角度理解,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可靠”我的理解是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覆盖面和更多的服务内容。

“更可靠”三个字实际上要求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须遵循“适度普惠”的原则,就是要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既不是仅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福利水平,也不是一味模仿西方社会高福利、全民福利、“懒汉”福利的做法。而是在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增长提高的基础上,为本地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福利。

问:民政部门今年所做的工作有哪些?有无更先进、更贴近百姓需求的做法,取得了哪些新经验?

答:近年来,我们对低保一类的保障人群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并且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你们看墙上的这幅剪纸作品,是今年89岁高龄的薛育兰老人送给我的,去年她也送了。老人家住迎江路中心社区,生活比较困难,符合办理低保条件。老人心态很乐观,多了一份低保,虽然钱不多,但标准在不断提高,对老人平淡的日常生活也能持续提供保障,真正体现了“更可靠”的说法。

目前我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73元,散居人员则按照低保标准上浮10-20%保障。

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的孤儿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260元和890元。这个指标我市排名全省第一,做得比较“漂亮”。

全市各类养老床位已经达到每千名老人26张以上的水平,完成了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目前这一指标名列全省第5位。

这些都是在物质和服务上体现出社会保障的“更可靠”,其实,在精神层面上也应当体现出保障的“可靠性”。去年政府下定决心,在五条街小学原址上建成了新的老年活动中心,解决了原有的老年活动中心人满为患的问题。

问:对镇江来说,“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答:从民政部门所从事的社会福利工作角度看,我认为核心应当是建立健全“津贴+服务”的制度。就是通过制度来调节社会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安定。

问:对镇江来说,“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还有哪些差距?

答:与苏南城市相比,我们的差距较大,但大家都在努力,不进则退。具体来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还滞后于社会需求;养老服务的项目和质量还没满足社会需求;设施建成后,如何最大化发挥服务功能还有待努力。

市人社局副局长: 从“广覆盖”到“全覆盖”的转变

  采访时间:12月11日

  采访对象:胡强

  年 龄:49岁

  身 份:副局长

  采访地点:市人社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期望越来越高,在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情况下,参保人员更加关注待遇水平高低、制度的公平性和服务的便捷性等问题。

问:你个人对“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是怎样理解的?

答: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安全感,提升幸福感。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要在社会保障制度和人群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平性、普惠性、统一性、可持续性。以前的提法是“广”覆盖,现在要求“全”覆盖,一字之差,变化却是巨大的。

问:对镇江来说,“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内容应该什么?

答:最核心的内容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人享有”,就是牢固确立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切实做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包括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

二是“更高层次”,就是整合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建立与收入增长、物价水平提高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保待遇逐步提高的正常调整机制,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地增长,让百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问:镇江在向“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您认为与习总书记要求的、老百姓企盼的,还有哪些差距?

答:在增强公平性上,社保制度政策分散与统筹城乡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按照国家、省有关统计口径,现有的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与310万常住人口相比,还有相当多人未进入保障体系,特别是其中的外来人口和边缘人群。

在适应流动性上,目前除养老保险为省级统筹外,其他社会保险还是以市县分级统筹,给人员自由流动带来了障碍,参保人员对城乡社保待遇落差大、医保异地就医不便等反映较多,直接影响到百姓利益和社会稳定。

在保证可持续性上,由于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再加上近年来保障待遇刚性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未来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受到更大挑战。

问:明年及今后,人社部门或者您个人有哪些设想,以此去实现“更加”的目标?

答: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被征地农民进“城保”,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外来人员社保“绿色通道”,逐步将在镇就业的外国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提升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健全社保管理运行机制,统一全市社保政策,推进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和失业保险市区统筹;扩大社保基金筹资渠道,加强社保基金收入、支出和医疗行为监管,优化社保基金结构,缓解医疗、机关事业养老、工伤等社保基金压力。

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探索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和待遇水平,促进社会保险普惠共享。

问:您个人对其他的“更”有什么愿望?特别在意哪一个“更”的前景?为什么?

答:除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特别在意“更稳定的工作”,这也与我从事过就业工作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更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意味着居民收入增加,也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资金,让老百姓有能力去消费,有信心去享受“美好生活”。

新闻连接:

 人社系统2012年保障体系服务情况

全市城乡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8.6%,列全省第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8万人,覆盖率98.48%;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5万人,覆盖率99.1%;

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万人;

全市城乡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99.5%,列全省第5,其中人社部门管理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4万人,覆盖率9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学生)参保58万人;

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支付范围,优化生育保险结算办法,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将8000名“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全市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参保46.5万人、57.15万人和38.95万人;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617元;

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70元,增长16.7%;

被征地农民最高年龄段月保障标准420元,增长10.5%;

工伤保险伤残津贴人均2133元,增长10%,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率达100%;

市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8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补偿比例达到75%,处于全国、全省前列。

 

人社系统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8.7%以上,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2.1万人,覆盖率98.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3万人,覆盖率99.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9.6%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8.6万人,覆盖率98.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6万人,覆盖率98.9%以上;失业保险参保46.5万人,覆盖率98%以上;工伤保险参保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9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收缴率100%,社会化管理服务率100%。

着力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推动被征地农民进“城保”,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外来人员社保“绿色通道”,逐步将在镇就业的外国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民政系统2012年保障体系服务情况

市区(包括丹徒区)城乡低保统一提高到480元,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共救助低保对象城市7277户(14419人)、农村13672户(27150人),累计发放救助金7250.9万元;

对15875名重残人员发放重残救助金3163万元;组织“两节”一次性补贴和普惠制慰问2381.9万元;

全市共为610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6716万元,6851名60岁以上农村籍义务兵领取生活补助438.67万元;

“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73元,散居人员按低保标准上浮10-20%保障。镇江新区执行五保与低保联动同步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并轨后集中供养五保标准达960元/月,分散五保达720元每月;

全市共新增养老床位3123张,总数达14262张,新增床位主要为民办养老机构,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已经从去年的23.8张增加到26张,圆满完成年度目标。

 

镇江民政事业“十二五”总体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深入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城乡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拓展社区服务。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切实保障优抚对象、退役士兵、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府购买民政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民政公共事务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图片
 
 

解读新政策

责任编辑:原晶晶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