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提升文明素养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 以德育人 全面提升文明素养
一、单位概况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始建于民国9年(1920),由镇江商会副会长胡建春等商界人士倡议办学,与宝塔路横街开办私立润商小学,李翰翔为首任校长,胡键春为首任校董事会主席。民国18年2月,学校规模扩大到9个班级,教职工17人,学生495人。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解散,校舍为敌伪占用。1946年学校招生复读。1952年由政府接管,私立润商小学改为公立镇江市初级师范附属小学。文革期间,一度改名为“东风二小”,后恢复宝塔路小学校名。1979年定为中心小学。1999年底,电力路小学撤消并入;2002年,王家巷小学撤消并入。2005年,市教育资源整合将市第十二中学的土地房屋移交给宝小,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发展迅速。近几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全民健身月先进单位”、“江苏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镇江市安全先进学校”、“镇江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镇江市教育科研基地”、“镇江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镇江市课改先进学校”、“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等。至2012年9月,共有学生550人,在岗教职员工64人,生师比为8.73: 1,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8%;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06%;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占教师总数的31.7%。”。二、特色做法
宝塔路小学以“文化立校、管理优校、科研强校、质量兴校、品牌显校”作为学校办学追求,确立了文明创建奋斗目标:“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润课堂,培养和美少年,打造和雅教师,形成和洽团队,不断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实践,丰富教育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为孩子终生发展打实基础,健全人格。
1.以“难忘教育”为主体
“难忘教育”已经成为宝塔路具有自主特色的德育品牌活动——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毕业典礼、三分钟党课为主的德育活动。学校的入队仪式、三分钟党课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德育报、扬子晚报、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京江晚报均作了专题报道。2010年10月14日“难忘教育”接受了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校一品”调研,受到充分认同。
2.以养成教育为突破
宝塔路小学深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了新的亮点和特色,深入开展“七彩星责任岗”、“七彩星示范岗”活动,形成了“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氛围,其新颖的做法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并被镇江日报报道。特色做法作为经验在全区养成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交流。
3.以“大爱镇江”为特色
学校将“大爱镇江”工作与共建工作联系起来。学校与镇江市特警支队、金山街道迎江社区、宝塔路街道电力路社区建立了共建协作关系,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将爱洒向社会。学校与特警支队开展了“我与特警叔叔守平安”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特警支队,了解特警的工作,参观了营地;特警叔叔带领学生巡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还和特警叔叔一起走进医院,看望受伤的灾区孩子,走进福利院,为福利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学生们走进迎江社区,将自己制作的环保袋送给社区的居民。组织志愿者开展献爱心活动、关爱社区孤寡老人活动及学雷锋活动,年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被润州区委、区政府授予区慈善爱心单位。
4.以“文明创建”为载体
2010—2012年,为确保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圆满完成,宝塔路小学按照市、区文明办、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同心共创文明城市,携手共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学校逐一对照《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要求》,四易《宝塔路小学“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方案》,积极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并成为全区两所“不给别人添麻烦”活动示范校之一,起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市、区文明办、教育局领导的肯定。
责任编辑: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