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摘自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造福
子孙后代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致管理
采访时间 11月30日
采访对象 郭必东
身 份 城管局长
年 龄 50岁
采访地点 市城管局
郭必东在市城管局局长的岗位上已干了4年,“城管工作不但辛苦而且挨骂也是最多的。”为何干了工作还会挨百姓骂?郭必东认为,主要是还没有解决好3个问题:为谁辛苦为谁忙?如何实干加巧干?如何坚持公平公正?城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我们不能只顾着做事而忘了人。如何才能实现让镇江环境更美的目标?郭必东认为:要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致管理。
记者:你常常说,城市的优美环境要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致管理。城管今年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必东:一是狠抓环卫设施建设。镇江大市的垃圾目前全部由垃圾焚烧发电厂来处理,并且按先行一步的理念,新建灰渣处置场,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新建和改扩建5座垃圾中转站,新建小区垃圾处理实施桶装化和机械化分类清运;新建10座公厕。二是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三是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今年重点实施了十大整治行动,对渣土车、违法建设、占道经营、车载经营、户外广告、城中村等进行了重点整治,光违建就拆了近9万平方米。四是推进市政设施养护。今年投入4000多万元对道路、桥梁和路灯进行维护更新改造,做到路平灯亮桥安全。
记者:城管工作今年有哪些方面比较突出?
郭必东:目前有7项内容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分别是垃圾焚烧发电,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城镇垃圾处置费征收率,渣土处置管理水平,环卫智能化管理,智能城管和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率。12月9日,省考核组对镇江创建城市管理优秀城市进行了考核,通过了验收。
记者:镇江城市管理有哪些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
郭必东:我市城管工作整体上在全省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是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不足,功能不完善,表现在露天菜场尚存、公共停车场只达国家标准的1/3,公厕密度不够。二是城市景观现代化水平低,主城区整体显旧,局部显破,细微处经不起琢磨。三是老旧小区环境提升难,群众要求改善呼声高。四是城市建设任务重,建管矛盾突出。旧城改造、新城拓展、城市更新在镇江同时开展,前所未有,其他城市也很少有。
记者:你认为怎样通过管理,可以使城市环境更优美?
郭必东:管好城市的核心是规划先行。城市发展要做到三精: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致管理,而现在这三者协调性不足。镇江还是一个由“毛坯城市”向精装修城市发展的阶段,因此规划先行很重要。镇江城市管理还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硬件不到位,城管专业化能力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规划很重视,成立了规划委,这为精品建设、精致管理奠定了基础。
旧城改造、新城拓展、城市更新三步并着一步走对城管的压力更大,但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推进山水花园城市和城管现代化建设。城管现代化的目标是:专业化、科技化、法治化和城乡一体化。
记者:您对城管自身的建设或发展有什么想法?
郭必东:要为城乡优美环境而奋斗,要为城管的自尊而奋斗!城管在百姓眼中印象不太好,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形象已大大提升。城管为何叫好不叫座?干了工作还挨百姓骂?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为谁辛苦为谁忙;亲情为民,实干加巧干;坚持公平公正。城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我们以前缺少为百姓服务的理念,只顾着做事而忘了人。我们要锻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城管精神,要塑造城市大管家、环境美容师、秩序维护者的新形象。
市规划局局长:把规划真正变成全体市民的选择
采访时间 12月3日
采访对象 王根生
身 份 规划局局长
年 龄 51岁
采访地点 市规划局
王根生从事规划工作20多年了,对如何将镇江建成“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作为规划局局长,他坦言有巨大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信心和动力。如何实现环境更优,镇江更美的梦想,王根生说:“规划就是由广大市民的梦想组成的,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科学决策,最终通过人大表决。要把规划真正变成全体市民的选择。”
记者:更优美的环境是打造美丽镇江的先决条件,你认为“美丽镇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王根生:市委、市政府明确,把镇江建设成为“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这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镇江的具体实践。
山水花园城市是在尊重自然、尊重人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天人合一的城市形态。
通过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构建与“山水花园城市”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体系,走绿色发展之路;修复和保护好镇江的山水资源,充分显现山水相互交融的魅力景象;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等要素合理地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品位,这都是城市规划者所要考虑的核心内容。
记者:镇江目前的环境与“美丽镇江”有哪些差距?
王根生:近年来,我市“一体两翼、一核四区”的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历史原因,镇江在环境上与广大百姓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城市发展内涵和城市形象有待提升。主城区除“7+1”项目外还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城中村和危旧房片区,存在交通拥堵、老城活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不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新城区初具雏形,但整体人气不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尚不完善,城市建设精细程度不够。
二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待提高。镇村的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和居民收入水平等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
记者:你认为我市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王根生:就我市的情况来说,要注重完善城市的五大体系: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建设双尺度空间的城市;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机动化与慢行相辅相成的城市;完善花园城市指标体系,建设生态、健康、优美城市;完善城市个性特色体系,建设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城市;完善城市“微循环”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记者:镇江市民对长江上下游的化工企业都强烈关注,对这些企业的发展我市有什么设想?
王根生:镇江的长江上下游都有化工企业集聚,有其历史原因,当年对“一体两翼”中的两翼定位不是很明确,导致这种现象。今年,我市开展了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围绕产业集聚、创新能力、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等工作要求,提高化工项目准入门槛,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年内完成关闭化工企业50家以上,规划将高资化工园转型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化工生产企业全部迁出进入园区。加强城市区域功能定位,实现集聚集约集中布局发展。
记者:镇江交通近年来越来越拥堵,将如何解决?
王根生:交通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测算,市区每增加一辆汽车,城市就要为其付出30万元以上的成本。但对车辆限购则是不现实的,它涉及交通公平问题。目前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交。长期以来,我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今年实施的“五毛乘公交”行动,大大提高了公交分担率,今年底可望达到20%。若车子再好一些、跑得更快一些,公交专用道再逐年增加,对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可起到较大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对城市道路和设施也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把环境公平正义贯穿到各个方面
采访时间 11月30日
采访对象 刘晓东
身 份 环保局局长、生态办主任
年 龄 47岁
采访地点 市环保局
刘晓东在市环保局局长岗位上已干了5年,并担任市生态办主任。当天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带领相关人员紧锣密鼓地忙着迎接生态市创建的国家考核,谈及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被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他说,作为对全市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制定和监督管理的环保人很是振奋,感到责任重大。如何才能使镇江变得环境更加优美,刘晓东认为:“要把环境公平与正义贯穿到各个方面”。
记者:对十八大提出的“更加优美的环境”,您是如何理解的?对镇江来说,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刘晓东:建设更加优美的环境,要实现一个根本转变,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根本变革,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镇江而言,最核心的一点,我认为还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要把环境公平与正义贯穿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和主要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政策、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标准、生态补偿机制、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
记者:镇江在创建更优美环境上,今年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刘晓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丹阳、句容、扬中、丹徒通过生态市(区)建设国家考核,镇江市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待考核结果通过环保部审议批准、公示程序后,我市将成为全国第五个、江苏第四个获得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的城市,同时也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二是全面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东部地区整治31家企业、关闭5家企业,启动隔离带拆迁。高资园区关闭3家企业、整治8家企业,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向新区化工园区7家企业、高资化工园区12家企业和索普化工基地分别派驻专职环保驻厂监督员。
三是全面打响专项行动战役:对沿江化工石化企业开展环境安全检查,排查企业256家,整治55家,关停3家。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检查企业148家。重金属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企业140家,责令停产8家,依法取缔关闭4家。韦岗地区整治,关停5家企业,整治12家企业。
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今年全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9月,地表水Ⅲ级水质以上的比例为81.8%,长江内、外江段水质保持在Ⅰ-Ⅱ类,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4.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各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全部达标。
记者:镇江目前的环境状况距百姓对美丽镇江的向往,你认为还有哪些差距?
刘晓东:我认为首先是发展理念有差距。当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难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产业水平有差距。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中循环经济建设和清洁生产的程度不高,还存在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落后产能,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还没有建成生态工业园。
环境设施有差距。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农村的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工程设施,还达不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要求。
城乡面貌有差距。施工扬尘比较多,机动车尾气污染显现。街巷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现象严重。三产服务业噪声、交通噪声较严重,城郊接合部和农村一些地区垃圾较多,污水溢流,卫生环境较差。
社会参与水平也有差距。目前我市生态文明氛围不浓,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还不够高,生态文明还没有从政府行为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记者:今后,环保部门、生态办有哪些举措来打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刘晓东:1.大力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实施,部分具有生态优势的辖市区力争在年内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制镇全部建成生态镇,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创成生态工业园区,创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打造一批具有全市、全省、全国创新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亮点。严格项目准入,推动转型升级。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落实等。
2.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并建设配套管网;加快推进火电及水泥、钢铁行业脱硫脱硝工程;积极实施畜禽养殖减排工程;完成黄标车淘汰年度任务;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减排效率。
3.继续实施“蓝天工程”。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整治责任,对高污染燃料车实施区域限行;开展东部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落实韦岗地区粉尘整治任务;督促推进火电热电企业排放提标改造。
4.深入开展太湖流域治理,完成流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任务。落实7个“断面长”责任制。
5.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8项重点工程项目。加强水源地保护力度,完成宁镇交界断面自动站和高资化工园区下游预警自动站联网,研究制定凌塘水库备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6.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等专项行动,推进化工园区隔离带建设。
7.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基层领导及群众:期待大发展带来环境的大改变
采访时间 12月5日、12月7日
采访对象 纪静芳、张琴等
身 份 村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及村民、市民
年 龄 50岁、43岁
采访地点 句容茅山潘冲村、江科大社区
从茅山大道一直向南跨过340省道便是通往九龙山的211县道,在211县道再向南约2公里处向右几百米就是潘冲村。在潘冲村党总支书记纪静芳的引导下,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眼前的潘冲村家家都通上了水泥路,户户院内都种上了花卉和树木,村道两旁树木成林,林中一幢幢小别墅忽隐忽现让人感到幽雅恬静,景色宜人。
记者:潘冲村的环境何时变得这么美?
纪静芳: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依托茅山风景区,村镇内特色有机农业、休闲养生产业、乡村度假旅游产业和旅游地产产业随之发展起来,随着“长龙山生态观光园”、“翡翠山庄观光农业生态园”、“茅迪生态养生园” 、与隶属上海师范大学的天华学院合作开发的“产学研究区”等几个大项目的落户,不但解决了本村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44元,村级总收入达到80万元。率先实现了小康的核心指标。最近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
记者:潘冲村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纪静芳:原来的潘冲村小路泥泞不堪,交通十分不便,人和物产都出不去,进不来。路边和民宅周边杂草丛生,污水漫溢,不要说企业家不肯来投资,就连亲朋好友也懒得串门。由于村民的收入低,整个村连农业税都收不齐,村里欠债100多万元,真的是一穷二白。
记者:村里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村民包义景:我之前一直在外搞建筑,2000年我回来搞苗木,种苗木不但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能美化环境。现在村里的交通方便了,我的苗木直接销往苏州、无锡和外省一些城市,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特别是家家通了水泥路和实行生活污水进入管网处理后,家乡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
记者:明天的潘冲村会有什么变化?
纪静芳:下一步的规划就是把潘冲村融入茅山大旅游格局,发展好潘冲旅游产业,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定位于发展有机生态观光农业和旅游酒店服务业,主要特色是打造“潘冲弄湖”、“包棚烟炊”、“翡翠林深”、“长龙睛岚”四景;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征,突出生态特点,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目标,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规划科学,实施到位。
如果说,农村地域辽阔,种树栽绿较容易的话,那么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居民小区,要美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就得见缝插针了。今年66岁的张君玉老人在江科大社区已居住了39年,她是看着社区发展变化的见证人之一。
记者:“全国绿色环保社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居民张君玉: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养成了好习惯,我们家成了节能型的家庭。我们把洗衣水收集起来冲马桶、拖地板,家中的照明设备都更换了节能的,连烧水都避开用电高峰,这样下来,一个月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水和电。最让我感到给社区居民带来明显变化的是,前来小区租房住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他们看上的就是这里的小区环境。
记者:江科大社区是如何成为全国绿色环保社区的?
张琴:这与社区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小区绿化面积占43%;小区居民中江苏科技大学教职工就占了95%以上,人的整体素质较高,发动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其次是建立了一支以社区为主体,物业公司、民间组织与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即江科大出资,学校园林公司负责绿化,物管、社区出力养护。2005年,社区先后被评为市、省“绿色小区”,这为2007年建成“全国绿色环保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盛林娟
(原标题:金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