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镇江市文明餐桌大行动 相关新闻

向餐桌不文明说“不”

2013-01-18 19:16 费菲

        镜头一 泔水桶变小了

        市餐饮协会会长吴荣生和自己的员工一起做实验:把食堂的泔水桶从大桶换成了小桶,容量相当于原来的五分之一,“结果每天还装不满。”

        出现“小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菜品本质的提升。“大家爱吃了,打多少饭吃多少,自然浪费的就少。”吴荣生说,在餐饮行业的经营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绿色消费。目前我市餐饮企业除了以文明点餐的标语、服务进行引导,多在精品菜上下工夫,“让消费者爱吃,是餐饮企业的责任。”

        记者感言:餐饮企业从菜品数量上解放出来,用心提升品质,注重营养和健康,让消费者爱吃、多吃,从而达到少浪费、不浪费的效果,两全其美的文明之道,真好!

        镜头二 酒量变小了

        前天晚上,市民彭先生打车来到大市口的一家饭店与朋友小聚。“巧的是”一桌6个人都是有车族,只有一位开了车。于是,这唯一一名“开车选手”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在席间滴酒不沾。

        彭先生和几位朋友有定期聚餐的习惯,喝酒聊天是餐桌上“永恒的主题”。“以前是逢酒必喝多,现在好多了。”彭先生的妻子深有体会。“喝多了失态,破坏聚餐氛围,最关键的是,喝多了身体吃不消,难受到第二天,何必呢。”彭先生自己也认为,安安静静吃顿饭,比吵吵嚷嚷地劝酒感觉好多了。

        记者感言:“劝君更尽一杯酒”在餐桌上屡见不鲜,只是和古人寓情于酒的情怀相比,如今的劝酒常常变了味,多表现“不喝醉不罢休”之势。如果都像彭先生这一桌,文明饮酒、文明就餐,多好!

        镜头三 “打包客”变多了

        “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请打包”,曾经被镇江消费者排斥的“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已成为平常事。

        昨天中午,许女士带家人外出就餐,因为席间两人有事离开,造成餐桌上剩下不少菜。很快,她像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保鲜盒,将多下来的菜打包回家。“一般和家人出来吃饭,都会做好打包准备,浪费多可惜。”

        天慧园老总杜有生也明显感觉到,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者的“不浪费”意识也在提高。因为“打包客”越来越多,为此他们不仅推出免费打包服务,还提醒消费者“吃不完,请打包”。

        记者感言:请客吃饭讲面子,菜要好、饭要足,面对吃不完的东西,请客的人、被请的人,都在担心面子问题,觉得打包带走在面子上过不去。总而言之,“面子”是造成浪费的一大“元凶”。以浪费为代价来撑“面子”,却失了节约的“里子”,何苦!

        (记者 朱婕)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