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业务类专题 镇江水利水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报道 稿件

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做足“古”文章

2014-03-27 22:27 兰友

    镇江古运河风光带建设高定位方能弥补缺失,高品位才能打造精品。市委副书记李茂川曾在一次调研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工作时提出,要求古运河建设工作给世人一个不得不来镇江看古运河的理由。2013年12月14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申遗专家贺云翱在文心讲堂上的一堂课,给出了如何向世人陈述不得不来镇江看古运河的启示,那就是,镇江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应当以更高的要求去实践申遗工作精神,把古运河建设作为人类遗产去建设、传承,做足“古”这篇文章无疑是镇江运河的最大特色、最大亮点。

  历史过往给予我们选择镇江古运河的理由。

  历史上江南运河从开凿便赋予了江南经济发展、文化大交融的使命,江南运河的通运不仅便利了水上交通,而且与太湖平原水利发展遥相呼应,直接促进了运河沿线各城市的发展,镇江也深受其利。更为突出的是,作为江南运河的入江口,镇江以其得天独厚的漕运优势扼守经济命脉,迅速成为我国东南的重要政治、经济区域和军事重镇。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使镇江拥有国内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而兴城。

  唐置浙江西道,治所设润州,成为江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宋元以后,镇江因承担全国68%的漕粮中转重任而成为南北要冲。时至清朝,漕运发展至极。时过境迁,雄伟的高速铁路桥跨运河而过,运河两岸的寒林变成了错落有致的人工园林,不变的是大运河依然承担着交通运输的繁重任务。历史地位与现实经济大动脉的双重重要性,使得我们更加不该遗忘这条曾经给我们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运河。

  市水务集团承建的古运河风光带综合整治工程,深挖镇江古运河的“古”,串联起古运河沿河一带随处撒落的历史遗迹,为将镇江古运河纳入运河申遗做好准备工作。

  建设实践给予我们期望镇江古运河一个美好未来的理由。

  市委、市政府将古运河风光带建设列入全市四大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镇江市现存的古运河主要由唐代以前若干河段以及北宋新河、明初绕城运河串联而成,全长16.69公里。此次建设工作不同于以往的是,全方位综合整治古运河,将充分彰显镇江古运河地貌特征,凸显屋脊运河和科技之河;放大渡驿文化,重塑枢纽运河和古韵之河;兼容古今文明,塑造休闲运河和人本之河;强化生态理念,营造绿色运河和发展之河。

  此次建设工作采取了五大措施落实规划定位:一是细化功能区划,构筑活力走廊。整体性与分段性相结合,文化、生态与休闲功能相结合,以沿线城市功能和不同人群的需求为依据,通过明确的功能定位来引领运河重生,构筑与城市公共生活体系、休闲旅游体系相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轴,做活镇江“T形”水轴的纵轴。

  二是开放滨河空间,创造景观序列。增设节点空间和主体景观,贯通亲水岸线,增强河岸空间的可达性、丰富性和渗透性,以序列带状景观拉接、串联两岸城市公共空间。

  三是注重历史挖掘,延续地域文脉。古代运河文化与现代运河文明相结合,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重塑运河生活风貌,并与现代文明相辉映,延续地域文脉,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体系,彰显文化特色,放大文化效应。

  四是强化界面控制,提升整体形象。运河河道与岸边开发相结合,对接两岸城市功能与开发容量,控制建筑形态与风貌,塑造与城市相匹配的通廊景观与空间轮廓;白天景观与夜景相结合,突出夜景效果,营造或璀璨、或秀丽的城市夜河,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五是注重系统综合,形成和谐绿轴。水上整治与水下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城市水利防洪体系、市政公用体系、公共交通体系相衔接,构筑河道与城市、人工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态绿轴。

  (吴斌 郭宏宇)

责任编辑:兰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