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老邻居 新聚首 大市口 新闻

大市口地段:老邻居梦里常回的故居

2014-12-23 00:20 来源:镇江日报 费菲

        早在20多年前,剪子巷就都没有了,这条自清代就是镇江繁华地标的老巷子,如今只剩一棵百岁高龄的老香樟树,孤零零地裸露在如今光鲜亮丽的高楼群中。20多年过去了,老邻居们早四散而去。几经辗转,53岁的花有惠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几位同一辈的老邻居,一起参加本次活动。

        “我们的家都是典型的小院子,每户60平方米,往往住着六七口人。”花有惠是在剪子巷出生、长大、读书、恋爱、成家,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老房子拆迁才搬离。如今,在花有惠这一辈人的记忆里,曾经的剪子巷最鲜活的生活场景是:整条巷子长满青苔的青石板;厚实的墙壁;每隔几户人家,就有一口饱经风霜的古井;家家户户大门都敞开着等小朋友放学回家,菜不够吃,可以吃遍每家每户……

        搬离了剪子巷20年之后,原先住在巷子口5号的杨小坤现在还会经常回去看看,但是什么都没有了。他说:“我有时候不太去想剪子巷了。”“是不想还是不愿意想?”记者追问。“不愿去想。”但是杨小坤不无动情地表示,有时夜里剪子巷会突然重回自己的梦中,“在梦里,它和以前一模一样。”

        曾经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大八叉巷32号部队大院对于大姐来说,是记忆中的金色童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成了大妈,可说起儿时的经历,很久没有联络的老邻居们,似乎又纷纷回到了淘气的儿时。

        “就像电影里面一样,当时的阳光总是这么灿烂。”听说大院老邻居聚会,一大早就从常州赶来的老许笑道,我们这群孩子们一到寒暑假经常会搅扰院墙外人家的安宁,院内的空地是男孩子们的球场,临门一脚踢飞,十之八九总是落到院外某户人家,在孩子们的央求下,善良的居民最多把他们的球扣压十几分钟后又归还。

        “大康,还记得那棵水杉吗?”被大家呼为“大康”的孙先生,是当时大院孩子中的“活跃”分子之一,小时候哪里热闹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如今大院地点已经变成了购物中心,后面的巷子也大变样了,每每路过巷口,于大姐都期望能碰到儿时的伙伴聊聊家常,“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唯有大院里的成长岁月早已深埋在我们心底。”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镇江日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