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网络中国节清明

我们需要的是“人在心到”的清明节

2017-03-31 17:20 来源:华声在线

又到一年清明节!在这个关乎“生命关怀”的节日,我们都将带着浓浓的乡愁,焚香祭奠,插柳追思。近年来,关于清明节的声音,可谓此起彼伏,在众声喧哗中,我们讶异地发现,很多人已然不知道,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清明节。

这些年来,清明之时,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葩“祭品”夺人眼球,而今年清明,更让这一传统节日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成都、南京等地推出的微信祭扫活动,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打开微信公众号,约定时间输入密码,就能观看祭扫现场直播……

从网上扫墓到代客扫墓,从让人眼花缭乱的祭祀用品到新潮的微信扫墓,这其中固然是孝心所至,但是,清明扫墓,本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于此而言,它不单单是履行传统礼数的义务,也不仅仅是年复一年的规定动作,更是一种人在心到的仪式感。而相较于那些花里胡哨的祭品,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或者烧纸献花,虽朴素,但最虔诚。

立于先人的坟茔前,于肃穆的氛围中,在充满仪式感的祭奠中,或慎终追远,或缅怀先人,或沉思过往,继而感念生命无常,抒怀生命醇美,都可以是“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一如那些“回不去故乡的人”所感念的,以逼仄的姿态混迹于拥挤城市,依然不忘回望故乡,不仅仅是为了怀念,也为“更好前行”。这或许是在这个凝重的节日里,最相宜的人生表情,以“向死而生”的姿态祭奠曾经过往的生命,是可敬的再出发。

而那些网上扫墓、代人扫墓、在祭祀品上弄得花里胡哨,都将因缺乏诚意和敬意,让清明变得空洞而无味,甚至是对先祖的戏弄与欺骗。

责任编辑:吴丽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