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国内专题 2017领航新征程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老农走好“质量兴农”新路

2018-04-27 09:30 来源:镇江日报

吴双才查看小麦长势。萧也平 摄

吴双才查看小麦长势。萧也平 摄

“这是我们合作社在准备今年机插秧育秧所需的营养土。你看,周围那连片成方的麦田就是我承包的土地,连同去年承包的400多亩农田,到目前我跨村承包的粮食种植面积共计1100余亩。”日前,江苏镇江丹阳市延陵镇老农吴双才在麦溪村承包的农田基地里,几名社员正在筛选营养土,田里的小麦已是一片葱郁、长势喜人。老吴自豪地表示,他走上了一条引领农户进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质量兴农”新路。

65岁的吴双才从事稻米加工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上世纪8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个体稻米加工厂。发展至今,他的延丰米厂已形成年加工稻谷6000余吨,拥有10名职工的稻米加工企业,吴双才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稻米加工专业户。

说起为何投资粮食的规模化种植,吴双才告诉记者,主要是为了打响优质稻米品牌,引领种植户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粮食市场放开后,周边农户纷纷将稻谷卖给他的米厂,每年与其配套的稻谷基地就有3000亩左右。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户种植的稻谷大多以普通品种居多,究其原因,是一些购销企业在收购时仍按常规稻谷进行“通货”收购,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影响了农户发展优质稻米的积极性。多年的稻米加工经营让吴双才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旺。

为此,吴双才一方面对稻米种植户实行优质优价,引导他们多种植优质水稻;另一方面决定建立自己的优质稻米基地。从2015年开始,他承包了当地的700多亩农田,并购买了三台高速插秧机、一台联合收割机、两台自走式喷杆式喷雾机和五台烘干设备等,开始粮食的规模化种植之路。由于他种植加工的优质稻米南粳9108、南粳5055口感好、品质佳,深得消费者欢迎,不仅在本市热销,更远销浙江、上海等地。

吴双才说,虽然他的延丰米厂稻谷年加工能力并不小,但如果现有3台稻米加工设备开足马力,一天可加工稻米60吨左右,目前远远满足不了加工设备吞吐量。为扩大优质稻米销售的市场份额,他还组建了延丰农业合作专业社,吸纳当地和周边种粮大户作为社员,通过“合作社+农户+米厂”的形式进行优质稻米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社员统一种植与市场相对接的优质稻米品种,并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使社员的生产、收购、加工、运销等一系列过程与米厂紧密衔接,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提供机插、烘干、拖运等相关配套服务。

“每到粮食收购季节,我只要一个电话,老吴就会派车子把我收割的稻谷拉去烘干后进行加价收购。”麦溪村种粮大户张锁坤是延丰农业合作社的社员,种有300亩水稻。他认为,这种紧密型合作,使得社员生产有服务,销售享优价,减少了他们种植的盲目性,更有利于对接市场,增加收益。现在,无论是新品种推广,还是机插秧、流水线播种等新技术均在合作社内得到全面运用。(栾继业  蒋须俊

责任编辑:吴丽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