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青年创业朱兆怀

2020-11-24 14:46

□ 滕建锋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滨江临河,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是为漕运咽喉,自古繁华。尤其是在以船舶水运作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年代,镇江的区位优势更为凸显,是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青睐之所。

镇江城西丹徒县西彪村,朱姓人家为望族大户。朱兆怀家祖辈经营铁炭行,到晚清时期已成远近闻名的富商,不仅有祖传的铁炭行,还在谏壁开设了酱园和典当行等实业。还有资料说,朱家在长江对面的扬州城生意做得很大,开了不少酱园和布店,一度有“朱半城”之称。

据清道光年间所修辛丰《朱氏宗谱》载,西彪朱氏始祖朱埭,为朱熹七世孙。朱埭的父亲朱槐曾任湖州提领,后迁于安吉,朱埭就出生在安吉。朱埭相貌奇伟,臂力过人,喜读书,通经史,年二十已精通兵法,得到时任两浙都转运使李秉彝公的赏识,留他在府,欲荐于朝廷。不曾想李公在谢事退休回老家途经镇江时突然病亡,随行的朱埭见知己已亡,便打消了奔走宦途之念,匿迹焦山,杜门不出。

后来,儿子们接他到安吉归养,数年而卒,生前谓三子曰:“润州山水绝胜,吾梦寐不忘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彪林,故形胜第于我心有默契焉,异日当葬我于其地。”儿子们为了成全朱埭的心愿,由安吉徙居彪林,改葬朱埭于其乡之庵山里。朱埭墓碑现在东彪一池塘边,其地旧称东彪社、西彪社,今称东彪、西彪,现属辛丰镇于南村。

朱兆怀的生父是朱元基,字尔开,娶纪巷村纪子三翁女,生六子兆昌、兆柏、兆怀、兆坤、兆金、兆友,三子朱兆怀过继堂弟元根为嗣。朱元根,字在中,夭亡。既是夭亡,那么朱兆怀也当只是名义上的“过继”。

朱兆怀,字万隆,生于嘉庆六年(1801)十月十五日,娶孙巷里吴廷元翁女,生有四子二女。朱兆怀为人天资浑厚,秉性刚方,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凡乡党中有缓急相需者,无不如其意以去,是个和善而乐于助人的好乡绅,并且善经营,家道自然蒸蒸日上。

关于朱氏发家,还有两个民间传说:一说当时朱氏铁炭行的规模较大,一次山西客人运来大批铁和炭,委托朱氏代为出售,该客自回山西。岂知一去不复返,天高地远音信不通,相当于赠送了朱氏一笔巨大的财富,加上往年的经营积累,朱氏迅速成为当地巨贾。第二种传说更加玄乎,说是朱氏祖辈曾在大港赵家当典看更,大港赵家是宋朝皇室后裔。一天午夜时分,月挂当空,银色月光洒满丘陵山庄,巡更的朱氏忽见四人抬了一口棺材上山,后面跟了一女子头披白布,却无哭声。朱氏觉得奇怪,在隔天夜里上山将坟挖开,打开棺盖,发现棺材内都是金银元宝,从此获得外财。

撇开传说来看朱氏发家,镇江地处交通要害,那时交通运输以水道为主,千帆百舸,所用铁器甚多,如铁锚、铁链等,因此镇江手工铁器业较为发达, 打铁需要炭,铁炭商随之兴盛。而铁炭行是一种“牙行”,无须资本就可开张,进货赊账,卖货取钱,实属无本取利的经营。朱兆怀祖辈经营铁炭行,长年累月聚集钱财,只要经营得当,成就一方富贾是大概率事件。

1840年秋,朱兆怀来到镇江城,开设了“朱恒顺糟坊”,前店后坊,开始造酒。青年朱兆怀就这样走上了创业之路。恒顺一开办,很快就酿造出了名闻遐迩、群众喜爱的百花酒。百花酒以糯米为原料,除用大曲外,还自制细曲,并用长江的龙窝水酿制而成,质地优良,具有“香、甜、苦、醇”的特点,酒性温和,既有提神作用,又有补益功能。百花酒被地方官采为“贡品”献给皇帝,曾在京城享有盛名的“京江会馆”因此改名“百花会馆”,可见百花酒享名之盛。

由此过去十年,朱氏眼看百花酒产量剧增,但酒糟亦因之难于处理,又以百花酒酒糟加入谷壳发酵,制成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风味独特的镇江香醋,并于1850 年将号改为“朱恒顺糟淋坊”。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镇江成为长江沿岸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随着长江航运码头和海关的设立,腹地得以扩大,镇江商业迅速步入新的兴盛时期。朱氏恒顺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开始用黄豆和面粉制酱,于1893 年将号改为“朱恒顺酱醋糟坊”,并在西门大街(今大西路)作坊对面设立门市部,既做批发,又搞零售。为了在同行竞争中取胜,朱氏恒顺十分重视产品质量,所产酒、醋、酱都独具风味,以质优价廉占领大部分市场,并将产品销售逐步向外地延伸,使企业得以稳步发展。

朱恒顺酱醋糟坊所产百花酒、香醋均为名特品,享有盛誉。1915 年恒顺百花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章。朱氏恒顺糟坊也进入兴旺时期,据记载,当时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 吨、酱220 吨,已成为镇江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大企业。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