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李德裕情有独钟北固山

2020-11-24 14:48

d6e78083-33b7-4e78-8f39-8a0474a46f45

□ 于锡强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李栖筠和父亲李吉甫都做过宰相,他后来也位居宰辅,封“卫国公”,一家三代累世相继为相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李德裕曾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文宗大和九年(835)、开成元年(836)三次到润州任刺史共十余年,最长的是第一次,共在镇江待了7年。他首次到任润州正值清兵乱后,他从自己做起紧缩开支,用节省的钱财供养士兵以安定军心,大刀阔斧地反对迷信活动,改革旧俗下令墓葬不许用金银锦绣,鼓励积极发展生产,几年后润州出现了民物富庶府库充盈的景象,他最为可贵的品质是不怕得罪皇帝、权贵,他对唐敬宗的荒嬉无度疏于朝政的做法深为担忧,特地撰写《丹扆六箴》进献给敬宗,情真言切,敬宗虽未采纳但稍有收敛。他敢于为民请命,屡次上疏请求免除国家常赋外的徭役和摊派,以减轻百姓负担。敬宗曾下令在润州征收巨额银器和丝织品,他数次上奏后免交,这些举措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政绩,受到人民的拥戴,显示了他不凡的政治才干。

北固山是镇江的一张名片,明代罗贯中又借此在《三国演义》中妙笔生花衍生出“刘备招亲”等精彩故事,感动了多少痴情男女,连老外也称这里是:“一个皇帝和一个将军妹妹结婚的地方” 而趣味盎然闻名中外。

李德裕对北固山情有独钟,早在第一次来润州时就作有《北固怀古》一首题在临江亭上:“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此诗是他对三位治行卓著的前任刺史陆象先、毕构、齐澣的缅怀,也表达自己对布施仁政的前途信心满满。

李德裕对北固山的建设有很大贡献,甘露寺就是在他亲自主持于唐宝历年间所建,据史载“敬宗二年(826)三月乙亥甘露降北固山”,天降甘露当是一件祥瑞之事,李德裕因而在北固山建一佛寺以纪念,就以甘露而名之。“因甘露降瑞建仁祠于高标” 这是他替该寺取名的自述,“甘露寺”寺名寓意为“天降甘露,福泽于民”,李德裕心中的“天”实际是皇帝,他借建寺为名巧妙地规劝皇帝不要只图自己享受,要为民造福。他将自己珍藏的许多书画作品留赠给寺僧作镇寺之宝,其中就有东吴时名画家陆探微的《青狻猊图》。因会昌灭法武宗毁天下寺塔只留三两所,名人所画壁画多为毁损,李德裕变通处理保留了甘露寺不毁,将他辖区内县郡诸寺画壁都揭下,移至于甘露寺内保存。这批画中有顾恺之的维摩诘图、陆探微的菩萨、谢灵运的菩萨像、吴道子的僧和鬼神图等一批名家之作。甘露寺的建筑特点不同于金、焦二山,长长的一列寺庙贴着山巅面对绝壁向西延伸飞阁凌空,像一条青龙蜿蜒在苍穹间,形成“寺冠山”的格局。

甘露寺旁有一座铁塔,原是李德裕在长庆四年(824年)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建的一座石塔,分两次将原藏于金陵长干寺内的佛门之宝阿育王舍利子及禅众寺的舍利移来,共打造金棺银椁二组置放,瘗埋在塔内的地宮里,金棺银椁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珍品。其后他又亲笔撰写了《重瘗长干寺阿育塔舍利记》和《重瘗上元县禅寺舍利记》两块石刻碑记,共放在一石函中。石塔大约在乾符年间倒塌,到了北宋熙宁二年挖出瘗埋的珍宝,在原址改建九层的铁铸佛塔,元丰元年(1078)四月完成,重瘗这批唐代遗物进地宫,在经历了千年风雨雷电的摧损后铁塔只剩二层,地宫里的珍宝却安然无恙保存完好。1960年重修铁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塔基、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省内唯一的一座。李德裕曾被封为卫国公,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卫公塔”。

唐末北固山后峰又建一座“多景楼”,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共称万里长江三大名楼,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中“多景悬窗牖”的诗句。多景楼面对长江,金焦在望,凭栏远眺江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米芾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亲书匾额悬挂楼前。自宋以来北固山更是成为文人墨客、达官显贵赏景、 宴集赋诗之地,苏轼、欧阳修、辛弃疾、陆游、陈亮、萨都剌、赵孟頫等都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为北固山增添了更多华彩。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