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细数三山五岭八大寺

2021-02-01 14:37

775245e5-05ff-44d6-a554-d3f197b9d5fd

青苔寺

4787dc96-5d17-44aa-b139-7c271c8dae3a

千秋桥

□ 崔园秋

一般上了年纪的镇江人都知道镇江城内有“三山五岭八大寺”,但是能够具体说出哪三山、哪五岭、哪八大寺的人,恐怕就为数不多了。笔者曾跟随岳父郭维庚研究镇江旧闻掌故,现向读者介绍“三山五岭八大寺”,以及相关的逸闻趣事。

三山

镇江襟山带水,丘陵起伏,江河交织,仅城内就有“三山五岭”。说起三山,很多年轻人会脱口而出:金山、焦山、北固山。其实这里的三山是指镇江城内的日精山、月华山和寿邱山。

日精山在今天的三五九医院北部,月华山在千秋桥街,寿邱山在原镇江师专内。

月华山又叫万岁山,东晋王恭在月华山西南建万岁楼。王恭,东晋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曾任京口镇将,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十分相信佛道,在镇江期间修缮城郭,建万岁楼于城上,另外还在月华山西北建芙蓉楼(又名千秋楼)。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丞时,送友人辛渐赴洛阳,取道润州渡江,在芙蓉楼小歇,依依不舍,作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月华山下还有一条小河,河上建有一桥,名千秋桥,后填河拆桥,桥北称千秋桥北,桥西称千秋桥街。南宋嘉定年间,郡守史弥坚在千秋桥南建了一座喜雨楼。楼建成后,诗人戴复古贺诗云道:“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赞喜雨楼为第一楼,因此又有了第一楼街名。

清代顺治年间,笪重光辞官回乡,住喜雨楼。笪重光为官期间清廉正直,得罪了不少权贵。有一天晚上,他正在楼上作画,突然闯进一黑衣人,一进门就跪在笪重光面前说:“我是上面派来的刺客,要拿你的人头回去复命,我从京城一路跟踪到此,沿途百姓都说你是好官,在镇江全城人都在夸赞你,因此我不能加害于你。”笪重光问:“那你回去怎么交待呢?”黑衣人说:“我不回京城了,回老家陕西去,你老赏几幅字画,做个纪念吧!”笪重光高兴地送了他几幅字画。据说现在陕西有笪重光的传世珍宝,就是黑衣人带去的。此事一传开,人们对笪重光更加敬重了,称赞他的人品天下第一。于是,就有了“第一楼街第一人”的说法。

民国初年,在月华山下还有一座月华楼,为赵玉森所建。赵玉森字瑞侯,丹徒人。少年好学,聪慧过人,后来在清华大学执教文史两课。罗隆基、闻一多、浦薛风、何浩若都是他的学生。1925年,他回到镇江,在月华山下建了月华楼,与翰林云企韩等结成梦溪吟社。有一次他们在大西路上发现一块北宋梦溪石额,喜出望外,赶紧买下来,嵌在吟社的墙上。他诗才敏捷,诗风豪放,著有诗集在台湾出版。

比起月华山,寿邱山多了一份帝王之气。凡是喜爱宋词的人,都记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是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刘裕(公元363—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徐州),曾祖刘混时移居京口寿邱山下。刘裕少年时家道贫寒,以种地、打柴和捕鱼为生。据传有一次他在丹徒州上砍柴,看到一条大蟒蛇,他张弓搭箭,将蛇射伤。第二天他又去砍柴,看见几个小童在杵草药。于是问道:“你们杵草药干什么用?”小童答道:“昨天大王被刘裕射伤,我们正在杵草药给大王治伤。”刘裕说:“你们大王为什么不把刘裕杀了。”小童答道:“刘裕将来要当皇帝,怎么能杀呢?”于是刘裕就把草药带了回去。后来刘裕打天下时,他的士兵就用这种草药疗伤,功效神奇。人们将这种草叫作“寄奴草”。

五岭

所谓五岭是:乌风岭(东门坡)、骆驼岭(中街内)、梅花岭(南门大街磨盘巷内)、燕支岭(胭脂巷内)、凤凰岭(五条街)。

燕支岭在今胭脂巷内,也叫胭脂岭,在古汉语里燕支与胭脂通用。据说古代该巷内多卖胭脂花粉,因而取名胭脂巷。在燕支岭的南边是演军巷,演军巷原名堰军巷,形成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古时称筑堰堤的军士为“堰军”,堰军巷因靠近江边,巷内驻有很多堰军,故得名。到了清代,这里成了清兵操练之处,因而改名演军巷。

凤凰岭在五条街,现为凤凰岭饭店所在地。传说远古时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在凤凰岭的前面有一座城隍庙,建于宋代绍兴七年(1137年),内有万年台(坐南朝北)一座。城隍庙每年6月香火极盛,锣鼓爆竹喧天,持续半月以上,每年还要举行3次城隍会。分别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半、十月初一举行。城隍会出会时,抬出“四神”,“四神”乘坐四人绿呢大轿,配以鼓乐等仪仗,巡城一周,甚是热闹。

骆驼岭因地势略高,形似驼峰而得名。

八大寺

镇江不但山水秀美,而且古迹众多,寺庙遍布城内外,仅城内就有著名的八大寺:罗汉寺、青苔寺、惠安寺、普照寺、龙华寺、水陆寺、弥陀寺、灵建寺。

罗汉寺建于唐颓山下,古运河东岸,今京口饭店内,历经宋、元、明三朝,屡毁屡建,万历年间再次重修,改名通济昆卢阁,贮大藏经,后又毁于战火。

青苔寺在今万古一人巷内,始建于唐代,寺侧有绿水桥,又名高桥,可谓依桥傍水,景色宜人。明代改为关帝庙,庙前有“万古一人”木牌坊,为明代张文光所书。木坊背后有“天人咸仰”四字,明代崇祯九年赵志梦题写,庙后仍有“古青苔寺”四字。唐代青苔寺一带因靠近江边,水运发达,商贾出入,文人汇聚,十分繁华。杜牧有诗云:“青苔寺内无马(鸟)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惠安寺在绿水桥北端,本为古刹甘露寺下方浴院。明崇祯九年,在巷的东端又建了一座药师庵,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毁。

普照寺在寿邱山巅,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宅。南朝陈创寺,名慈和,宋代绍兴中期改名普照寺,寺内有一塔名僧伽塔。由僧伽塔还引出了一段类似水漫金山的故事。京剧里有一出戏叫《水漫四洲》,又叫《虹桥赠珠》,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是“打出手”的武旦戏。古代有一个水母爱上了四洲城里的一个书生,把他吸入水中,强行婚配。书生乘其不备,偷了避水珠逃走,水母一怒之下水漫四洲,这就是常说的“北漫”,与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南漫”遥相呼应。有一僧伽正好途经此处,借观音的法力,与其斗法,斗败水母。后僧伽来到镇江寿邱山,于普照寺内建了这座僧伽塔。明代该塔移建东门外鼎石山即宝塔山上。龙华寺也建于寿邱山麓,宋代绍兴十一年创寺。

水陆寺在文昌巷内,罗汉寺南,即今水陆寺巷西端,南宋淳祐元年建,明洪武中毁,清康熙中重建。古时镇江金山寺常有“水陆道场”等大型佛事活动在文昌巷内举办,于是建水陆寺,文昌巷名也改为水陆寺巷。

弥陀寺在年家巷即今弥陀寺巷内,元代永嘉张氏舍宅建寺,清光绪年间重修。弥陀,如来名,阿弥陀佛之简称。

灵建寺唐元和六年建于日精山上,清康熙二十年重修,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三山五岭八大寺,虽然现在已不存在,但是通过它们依稀可见古时镇江之繁荣兴旺,以及历史长河的变迁。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