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禁止手机进校园”,良政更需善导

2021-02-25 06:11

金山网讯 春季学期的开学典礼上,镇江不少学校都将“禁止手机进校园”作为主题。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方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教育部发的这个通知真是太及时了,之前因为疫情的原因,孩子上网课比较多,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儿子初一的时候给他配了部手机,用于放学时联系,他偶尔带着上学,虽然叮嘱他在校期间不要拿出来。这个通知可以让孩子带手机进校园的习惯扼杀在摇篮里……”初中学生家长沈女士告诉记者,对于这样的政策,自己和身边的家长朋友们举双手赞成。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介绍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时强调,要确保中小学手机管理落实见效。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把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每个学生,争取理解与支持。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同时,希望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京口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凌昱告诉记者,智能手机对孩子视力的影响非常大,中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如果长时间使用手机或是沉迷于手机游戏的话,十分不利于学生成长。一旦学生把手机带进学校,他们就会没有心思学习,而把注意力用到了手机上。目前该校已在信息课、心理课等科目教学中,强化对以手机为代表的网络工具使用的教育与引导,同时多方面、广渠道拓展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疏压的同时充盈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她表示,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带手机的,家长写书面申请,学校将设有专人保管。

采访中不少老师均表示,如果让中小学生随身携带手机进校园,那么很多学生都会时刻惦记,不时地想翻看,想打开玩,很容易沉迷进去,如果严禁携带手机,学生就不用惦记了。如有学生的确有带手机需求,进校后也应该由学校来保管,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镇江高职校学工处主任陈静介绍,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实际,及时出台了学生手机管理制度,规定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课堂。因为有住宿生,也有成年学生(四、五年级),所以没有完全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学校。学生带手机到校,将手机进行集中保管,放学后发给学生,便于和家长联系。同时,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视力。

事实上,许多成年人都已被手机“绑架”,更何况中小学生。“我很想把手机带进学校,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让,我也不敢带啊!”市区一所学校的初三学生小董说,其实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手机、有微信,但是真正用手机和微信,都是在放学回家或是放假的时候,上学时,身边没有同学把手机带进校园。

一位高中班主任在采访中表示,最大的问题在于,校方如何监管?“我们不可能搜孩子身体和书包。现在的高中学生个性很强,老师管理上确实有难度。”教育业内人士表示,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改进、创新单调的教育教学方式,丰富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创造更多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的好奇心有足够丰富多样的感知对象去满足,而非依赖手机才能获得外界信息。(记者 胡冰心

 ■短评:

“禁止手机进校园”通知一出,赢得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欢迎,但事实上,让中小学生远离手机,仅凭“不带手机入校园,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就真正有效吗?

事实上,镇江大部分中小学早就严禁学生带手机、电话手表进校园。“禁止手机进校园”不是一刀切。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这是一项有益尝试,同时也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吸引力,加强合理疏导,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学习规划以及建立合理顺畅的家校沟通机制。同时做好家校联动,家长给孩子多些亲子陪伴,通过有效、有益的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堵和疏之间,最终,让手机成为技术助学的“好工具”,而不是荒废光阴的“绊脚石”,才能让初衷良好的政策真正得以“精细到骨头里地落实”“带着温度落地”。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