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险为预防接种撑起一把保护伞
摘要:疫苗险的保障范围不仅是新冠疫苗的接种,市面上的常见疫苗包括自费疫苗几乎都可以进行保障,消费者可以按需投保。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苗苗”。最近,你们是不是也被这样的旋律刷屏了?“你打疫苗了吗?”这句话也成了时下朋友间见面的问候语。一时间,“疫苗”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之一。
接种疫苗后有异常反应怎么办?疫苗偶合症反应怎么办?接种后免疫失效怎么办?虽说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但还是让不少市民担心不已。镇江市一保险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来了解疫苗险的客户有所增加,“有可能是因为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近期来咨询了解预防接种医疗意外类保险的人数有所上升。”她提醒道,疫苗险的保障范围不仅是新冠疫苗的接种,市面上的常见疫苗包括自费疫苗几乎都可以进行保障,消费者可以按需投保。
疫苗险,产品丰富且价格不高
“个人预防接种医疗意外保险”“疫苗接种意外险”“少儿疫苗接种保障计划”……记者了解之后发现,市面上疫苗类保险产品较为丰富,不仅针对新冠疫苗,大多数疫苗类保险产品都将常见疫苗及自费疫苗包含在内了。还有不少公司推出的疫苗保险是以赠险的方式免费领取的,不同公司的产品保费从0到160元不等,相对应的保障内容也存在差别。
目前,市场上的疫苗保险产品主要保障为在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如身故、残疾、医疗费用、不排除病例或原因不明病例、疫苗接种事故、偶合症身故伤残、法定传染病身故、意外住院津贴等,甚至对疫苗失效亦有保障。记者了解到,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泰康在线、安联财险、长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均推出过相关承保产品。
不同产品的差别也较大,有的是赠险,有的是专门的疫苗险,有的则以意外险扩展责任范围。记者发现,市场上以赠险和意外险的形式居多。保费方面,赠险形式只要在部分保险企业的平台上领取即可,付费疫苗险的年费差异也较大,低至1元,高至上百元,价差较大。保障的内容相差也较大,不同的产品保障范围从不到10万到50万元不等。其中,记者对比发现,价格较实惠的保险产品投保年龄上限为17周岁,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金为1万,附加疫苗接种身故保障金为10万元;保费最贵的个人预防接种医疗意外险,保费为160元,保障年龄为30天—65周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身故保险金为20万元,二者保障内容相差较大。
投保疫苗险,就是买一份安心
“我这个药物严重过敏的人终于下定了打疫苗的决心,但是我又又又纠结了,万一有不良反应怎么办?”市民陈小姐表示,自己是过敏体质,几乎对所有常见的抗生素都过敏,但是还是报名接种新冠疫苗,“虽然大家都说不会有不良反应,但是心里还是比较担心的,正好朋友圈里有朋友说有疫苗险,我就花了一百块买了一份,希望不要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万一有了不良反应,至少有份保障。”
市民周先生关注疫苗险不是因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孩子投保。“长春长生疫苗出事那一年,我儿子刚出生没多久,我们按照疫苗接种手册规定的时间准时准点接种了相应的疫苗,新闻爆出疫苗有问题后,我们打开疫苗本,发现孩子接种的都是长春长生的疫苗,当时我感觉全身从头凉到脚。”周先生表示,虽然接种的不是被曝光有问题的批次,但是他和爱人还是提心吊胆过了很久。“那件事之后,我就给孩子买了意外险和疫苗险。疫苗险的保险时间为一年,前两年我每年都会买,现在孩子大了,打疫苗没有那么频繁了,我会再看情况进行购买。”周先生说。
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疫苗保险都是为了下一代,和周先生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市民刘女士。刘女士的女儿刚六个月,从女儿刚出生开始,她就给女儿买了新生儿保险,考虑到一岁之内,小孩要接种各类疫苗,她还额外给女儿买了一份疫苗险。“虽然意外险里面包含了疫苗接种相关的意外,但是我觉得另外买一份疫苗险也花不了多少钱,而且现在还有线上投保,非常方便快捷,买一份安心吧,希望买了也用不上。”
投保疫苗险,要看清保障范围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相关保险产品的选择空间较大,一方面也是支持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另一方面也提升民众对于接种疫苗的安全感。”在他看来,如何选择关键看需求,同时消费者需要着重关注,并看清保障责任范围。
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疑惑:为何保险公司会推出免费领取疫苗保险呢?有业内人士透露,赠险是一种成本可控的有效获客方式,而且多数保险公司风险可控,因此作为福利的方式进行赠送,可降低人们接种顾虑。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合同,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仔细了解合同以及免责条约。记者就了解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形,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的有六种情形,其中包括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等情形。“这个情形里,偶合症就不赔偿,但是现在有的保险公司特别注明,偶合病也在赔偿范围内,所以购买保险一定要阅读合同,以免在理赔时产生纠纷。”该业内人士说。(单杉)
责任编辑:包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