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产业强市战略 镇江市法院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金山网讯 2020年,镇江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化解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引导用人单位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案件的数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20年,市两级法院共新收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51件,同比下降24.06%;审结1562件,结收案比115.62%,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顺利完成各项审判任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审判运行态势。
从案件数量看,2020年全市法院受理劳动案件的数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者理性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市裁审衔接制度,诉前调解制度发挥巨大作用,大量劳动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得到顺利化解。从案件类型看,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纠纷和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等传统类型劳动争议案件仍然在全部案件中占据较大比重,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型劳动关系纠纷所占案件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审理效果看,2020年全市法院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撤诉率为44.25%,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为70.55%,大多数劳动争议纠纷在诉讼阶段均能得到圆满解决。
案件审判呈现新情况、新问题
镇江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敏介绍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出现延迟复工、业务量减少、停产停业等经营困难;相应的,劳动者因收入减少、调岗调薪、待岗失业等引发的诉讼有所增加。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引导企业与劳动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成为2020年劳动争议审判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个别企业基于降低用工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安排劳动者长期超时劳动,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参与社会活动等造成了严重影响。超时劳动不仅侵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同时还会消解大量的就业和消费机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虽然,目前我市仅有极个别企业存在上述现象,但仍须予以警惕。
同时,少数追索劳动报酬及职工破产债权确认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通过恶意串通、携手调解等方式,虚构劳动关系或夸大职工债权,以达到逃避执行、稀释债权等不法目的,严重损害社会诚信及司法公信力,此类案件因当事人存在预谋串通、不配合举证等情况,使案件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多措并举,妥善化解劳动人事争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两级法院高度重视在线诉讼推进工作,将在线诉讼作为特殊时期开展劳动争议审判工作的首选模式,充分利用微信“互联网开庭”小程序,通过在线开庭、网络调解等方式,及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高效化解劳动纠纷,使身处不同地点的当事人通过“见屏如见面”的隔空交流模式,远程签署调解协议,大量劳动纠纷通过“互联网+调解”模式得到圆满解决。
市法院坚持将“劳动基准”作为保护劳动者生存权和健康权的底线予以守护,旗帜鲜明的对超时加班等侵害劳动者基本权利的行为坚决予以否定性评价;同时,坚持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健康发展并重的理念贯穿审判实践,既依法保障劳动者合理诉求,也充分尊重企业正当的调职调岗、依法解雇及制定工资分配制度等用工自主权,努力引导企业和职工增进理解和互信。
2020年是“护薪”行动攻坚克难的一年,全市法院以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重点,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作用。各基层法院进一步完善欠薪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工作机制,组织精干力量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限期审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通过开展劳动争议虚假诉讼专项评查活动,全市法院用全面排查、交叉复查等方式对我市2016年以来涉嫌虚假诉讼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全面梳理,两级法院共排查出涉嫌虚假诉讼案件10件,对上述案件通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移送公安、检察机关等方式予以处理。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市法院通过强化当事人本人出庭、依职权调查取证、关联案件查询等方式,细化证据事实审查核定,加强诉讼指引和法律后果释明,引导、警示当事人规范诉讼行为、诚信诉讼。
2020年,全市两级法院还认真贯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努力找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产业强市战略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通过走访企业、发放人力资源风险提示手册、开展法治宣传讲座等方式,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借力“网格+”工作模式搭建多渠道化解劳动纠纷的平台,涌现出一批服务大局、履职担当,包容审慎、善意文明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正常经营的典型案例,为服务保障“三高一争”贡献法院力量。( 谢勇 常文金)
责任编辑:左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