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把名字刻在异乡的英烈——戴祥

2021-05-13 14:24 来源:镇江日报

d2e3836d-8455-4191-92a6-52714481ef8e

戴祥烈士(资料照片)。

记者 陈志奎

镇江新区大路镇西戴村的一处旷野中,矗立着戴祥烈士的墓碑。距此两百多公里外,则是位于南通启东、以戴祥名字命名的地名和桥名,这里正是戴祥烈士牺牲之地。穿越历史的时空,相同的名字,不变的信念,背后是一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壮丽人生。

从镇江走出去的戴祥在异乡曾立下怎样的功绩?近日,记者走近戴祥烈士的后人和研究者,试图还原他短暂而又绚烂的一生。据镇江新四军研究会会员王林福介绍,戴祥1919年出身在西戴村前身丹徒县大路乡西堰戴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幼年丧父的他一心想扛起家庭的重担,年仅12岁就离开家乡先后来到启东和上海谋生。深受革命思想熏陶的戴祥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很快加入了民兵组织,并于1944年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戴祥一直追随党的足迹,一头扎进抗战和革命的时代洪流。抗战时期,戴祥率全乡民兵配合新四军一部打了漂亮一仗,乘日伪军换防空隙,一举摧毁了姚桥敌据点。日军投降后,山北县近万民兵会师华山,戴祥和他所领导的南元乡民兵大队受到了山北县民主政府的表扬与奖励。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北撤,戴祥遵照组织决定,离别了妻子及当时只有四岁的女儿和刚出世三天的儿子,至死再没有回来。戴祥的孙子戴先生对爷爷的认识,仅仅限于一些有限的文字和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但在启东刻下的名字清楚勾勒出戴祥传奇而惊险的革命轨迹,也让戴先生心中爷爷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戴祥生命中的最后两年绽放在了启东。1946年苏中公学结业的戴祥被分配至启东县和合区财粮股任办事员,次年任团结乡财经助理。此时,启东斗争形势十分紧张。原本可以北撤的戴祥不顾艰险仍然留了下来。据曾和戴祥熟识的启东寅阳镇庆佳村老人回忆,“戴祥成了当时占据和合的顽军和还乡团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当年,还乡团强迫老百姓建立了“铁叉队”在一些路口看守、查哨。戴祥冒着被捕危险,在“铁叉队”集会的地方端着手枪,镇定自若地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讲清反动派的罪恶和做走狗的下场,气得还乡团直叫。戴祥和敌人巧妙周旋。敌人企图辨认他的脚印以跟踪追击,他却时而匍匐前进,时而退步行走,特别是在过河涉水之后,使其脚印与进城方向相反,以此迷惑敌人。

他还时而化装成剃头匠、油坊工人、小贩、农夫等,混过敌人岗哨盘查,顺利潜入敌占区,伺机摸清敌情动向,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当时,由于敌人的军事占领和经济封锁,启东地区的财经供给十分困难。1947年5月,戴祥被任命为启东区路东地区的财经所长。区委、区政府号召开辟据点税收来渡过难关。戴祥首先响应,他把收税的第一个目标对准了毛召福油坊。

毛召福油坊是和合镇的三大油坊之一,又有几个还乡团头目的股份。油坊门前的桥上日夜有国民党军驻守。“戴祥单枪匹马,头戴草帽,身着油布衣裤,化装成一个兑油的人,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空油桶,枪放在手心按在扁担上,大摇大摆避过敌人岗哨。”瞒过哨位,径直走进油坊,戴祥把老板带出据点,向他宣传形势,对油坊的二十多部榨油箱进行结算后,要他交纳税款,约定送税的地点和时间,并要他带信给镇上其他几个大老板,按通知准时在指定地点交足税款。此后隔了数日,油坊老板乖乖派人把税款如数送来。戴祥连夜将税款送到游击营,据点税收工作局面由此打开,从而保障了区队、区乡干部的给养,有力地支援了对敌斗争的需要。戴祥坚持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各地传颂开来,东南行署特地专门颁发功字第一号嘉奖令。

1947年6月8日,戴祥被人告密。面对重重包围,他奋勇反击,不幸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噩耗传来,东南行署主任干仲儒亲笔题字“精神不死的戴祥同志”。当年12月解放,当地人民为纪念戴祥烈士,改东余乡为戴祥乡。在他的牺牲地,有座南北向小石桥,改名为戴祥桥。后来在附近农村建设中又建了两座新桥,分别命名为戴祥南桥和戴祥北桥。经丹徒和启东两地党委政府协调联系,为满足烈士家属让烈士回归故乡、入土安息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戴祥烈士遗柩终于从启东迁葬回乡。

这个月,因改造拓宽基本完成,焕然一新的戴祥桥将迎来揭牌仪式。最近戴先生一家接到了来自启东当地有关部门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作为烈士后人到场出席。出行在即,戴先生心潮澎湃。“爷爷牺牲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他不朽的精神这么多年一直激励我们全家正直为人,踏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身上流淌着的英雄血液。”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