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提前查、花钱帮改分、低分跳档录取…… 高考后,这些诈骗陷阱要当心!
摘要:相关业内人士提醒道,遇有带有链接的信息,务必谨慎点击,可通过官方公布的渠道查询分数、录取进度等情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手段不断变化,危害日益突出,学生也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特别是高考过后,电信诈骗也进入高发期,一些心怀叵测的诈骗分子也正在搜寻合适的“猎物”。
改卷子时“放放水” 高考过后,诈骗陷阱层出不穷
每年的高考,无数学子为实现自身求学梦想而努力拼搏时,有人却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歪主意”。
高考结束后,等待成绩公布的时间总显得很漫长,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考生和家长焦急的心态制造骗局。几年前的一次经历让小朱印象深刻,“有一天我正在家上网,突然跳出一个网页说是可以提前查分,我就输入了姓名和身份证号,然后给我手机发送了验证码,当跳出要输入银行卡号时,我觉得不对劲了。”小朱告诉记者,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一个钓鱼网站,如果输入卡号,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假冒查分网站,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盗取钱财。
除了提前查分,花钱帮改分、低分跳档录取等招数也层出不穷。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然而,当一些家长欲谋求通过“特殊渠道”送孩子进入更好的大学和专业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慢慢咬上诈骗分子手中钓钩上的诱饵。
刘阿姨就分享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刘阿姨女儿是前年高考的,“当时成绩还没有出来,就有一个人打电话给我自称认识教育厅的人,可以帮忙改卷子的时候‘放放水’,我就和他聊了一会。”考虑到女儿平时成绩不稳定,这个人的出现让刘阿姨心动了,刘阿姨说,“后来他说让我给他20万元,打到一张银行卡上,我就觉得不对劲了。”刘阿姨表示,现在回想一下真是后怕,差点就上当了。
想被录取,提前交学费 分数出来后,填报志愿也要注意
高考需要的是全力以赴,没有捷径可以走,更没有神通广大的“神人”能为你“开后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阶段,也是不法分子活跃的时期。伪造院校网页、冒充招生办工作人员、提前录取……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记者了解到,会有不法分子将钓鱼网站伪造成与院校官网相似度极高的网页,设置报名入口,引诱考生登录填报,以此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对此,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点击陌生号码发送的可疑网址链接。
此外,还会有不法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考生或家长,声称可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相关业内人士提醒,录取结果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或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也可通过“江苏招考”APP、各市、县(市、区)招办、院校招生网站等方式查询,千万不要轻信不明来路的电话。
有些考生没有发挥好,考生或家长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便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一笔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面对此类情况,在决定选择一所学校时,可以通过致电当地教育部门咨询热线查询,也可以选择登录当地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
还有一些家长考虑让孩子出国学习,为了省下高额中介费,会委托“熟人”代为操作,或者选择便宜的中介办理相关手续,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能贪图便宜和省事。
警惕“特殊身份”的热心人 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不要轻信他人
相关业内人士提醒道,遇有带有链接的信息,务必谨慎点击,可通过官方公布的渠道查询分数、录取进度等情况。
对于身边出现的具有“特殊身份”和资源的热心人应提高警惕,特别是热衷于打听孩子的成绩和理想高校,如果接到一些陌生号码发来的可运作上名校的推销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如果确定需要在入学问题上得到帮助,建议考生和家长与相关高校负责招生的部门进行联系,核实学院设置、招生政策等信息,也可借助互联网多方查询类似的招考信息。
不仅是高考后的一段时间,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可能会遇到电信诈骗。对此,公安部门还给大家编了一份“锦囊秘诀”,“5个一律,8个凡是”: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通通挂断。(单杉)
责任编辑:包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