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朱严跑马定江洲

2021-07-28 15:53 来源:京江晚报

4660df48-f53f-4b78-85df-96e24637ed0b

开沙形势全图 王礼刚 提供

文/王礼刚

《丹徒县志》记载:丹徒高桥“明成化、弘治年间成陆,时名顺江洲。成陆前原为长江口横塞海门的开沙。白唐入宋,开沙被江水冲刷坍尽,海门也逐渐东移,以后沙土淤积涨为顺江洲,又名老洲。”镇江就有一支繁衍在高桥这块土地上的朱氏。

《润东顺江洲朱氏族谱》,谱卷第一卷的七次修谱序、朱氏源流、家训等等,记载了顺江洲朱氏在“唐乾符(874年至879年)间,介公率子禹一公孙师古公避黄巢之乱,自金陵迁居於歙。天祐(904年至907年)中,古僚公为制置使,领兵镇婺源。北宋时,良材公徒居闽之建阳至绍兴,戊辰(1028年)文公登王佐榜进士。立朝日浅正君心深而探赜索隐。汝实公文公之元孙也,任湖州提领,遂居湖州。越二世万六公移於竹墩子,寿一公复迁京口,及亨三公次子双二公,率子太一公始开沙而居之,是乃今高桥原顺江洲朱氏之始祖也。嗣因开沙日坍,至昶一公复迁至顺江洲。”大概就是昶一公复迁,演绎了“朱严跑马定江洲”的故事。

故事说,唐宋年间,开沙之尾是曹府(圩),圌山之下有马沙围,后来曹府、马沙两圩相继坍入江中,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后,在原沙之东复涨“芦滩万亩”,为补沙洲、还沙洲等小沙洲,嘉靖年间,诸沙联并成顺江洲。至清乾隆年间,渐与北岸邗江南新洲相接。说是顺江洲涨成后,原来就拥有沙洲坍沙前耕地产权的严、朱两家大户,均认为土地应归其所有,因而争讼不已。后来由丹徒县和江都县的知事给他们两家协调,将土地进行了分配。

镇江《开沙志》有这么一段比较详细的记载:“顺江洲去郡三十里,在大沙东北昔开沙之曹府、马沙二圩田,逾四万余亩尽坍入江。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涨为芦滩万亩。被坍诸家告田,南有严金,北有朱姓争讼不已。丹徒江都两县亲临分界,令两人各骑马至相遇处分界而止。严素善骑,南得十有六七,北得十之三四。且劝两家结姻以解之。严有八男,朱有九女,以严四男配朱四女,由此定界,永息争端。迄今洲之享成业者畴念前人开辟之功哉。”

《镇江市丹徒区军事志》记载:高桥洲“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成陆,时名顺江洲。成陆前,原为长江口中横塞海门的开沙,自唐入宋,开沙被江水冲刷坍尽,海门也逐渐东移。以后,沙土淤积涨为顺江洲,又名老洲。”《光绪丹徒县志》记载:“自明成弘间,海若为灾,日渐淪没,沙尾崩坍,仅存四十余里。东北对江复増顺江洲,周回四十余里,北界南新徒两洲。”综观以上各志,足见顺江洲昔为开沙坍江,于明代成(化)弘(治)间复涨为顺江洲,被坍原民争讼索要滩洲,可以肯定此事为实。那么,在滩洲的争讼中,怎么需要有“丹徒江都两县亲临分界”?《光绪丹徒县志》也作出了交代:因为“顺江属丹徒,南新属江都。”

顺江洲土地界定后,朱严两家姻亲,和和睦睦。《开沙志》记载了界定后的祥和:“论地形势,柳港、黄港、大港诸山列屏於南,圌塔五峰锁镇於东南。新丁课、蓝骆等洲,拥蔽於北皇庄,偕乐基、心宝、定补、顺补、新补兴诸圩接壤,於西方圆四十余里。江流环抱,烟火相联,田地膏腴,世业耕读,人物风俗皆与吾乡相伯仲。而节俭生殖之法,为诸乡所不及。其宅基前有池塘,后有竹木,近且起酒舍百余。载酤苏松史桥,列市珍货悉备。南北数十余洲居民,皆往来贸易,生齿富庶,而风俗淳朴,同诸吾乡矣。”

沧桑变更,“朱严跑马定江洲”的传说故事,一场争讼化干戈为玉帛,两家通婚,里仁俗美,亲逊成风。秀者勤于诗书,朴者安于耕凿,友善辉映,家贤兴旺。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