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沿江百里渔业乡

2021-08-06 14:19 来源:京江晚报

d4a8e9a7-9a7e-4071-850a-0f92bf85df85

禁渔期间长江村圌山组渔船停靠渔港 图片由王礼刚提供

b3a86a3c-5408-4265-beeb-145617c87588

镇江渔民放生中华鲟

文/王礼刚

大凡一个乡,一般情况下都是屯聚一处。可镇江渔业乡却不是这样,镇江渔业乡曾坐落在93.56公里长的沿江岸线上,东至丹徒县姚桥镇,西至丹徒县高资镇。从东到西分别有8个渔业行政村和1个水产养殖场。

1987年统计,渔业乡有163户,28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4人。拥有机动渔船140艘,632马力,1182吨,非机动渔船44艘,110吨;渔业养殖水面3600亩,年产鱼9370.5担,其中捕捞4355.5担,养殖5015担。渔业乡渔民居住分散,作业流动性大,渔业捕捞范围在镇江市、丹徒县、句容县、江宁县、扬州市、仪征市、邗江县等地长江水域,总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

来看几个村的情况:姚桥渔业行政村位于丹徒县 姚桥镇曹南村,1959年成立焦山人民公社,建立儒里渔业大队,1975年大队迁至姚桥,更名姚桥渔业大队。1983年撤销渔业大队建立行政村;圌山渔业行政村位于丹徒县大路镇圃山北港,村委会驻圃山北港,1959年划归镇江市焦山人民公社,1978年并入大港渔业大队,1984年又从大港行政村划出,建立圃山行政村;大港渔业行政村位于丹徒县大港镇大港村境内,村委会驻大港镇河西街,该村1978年由红旗、星光渔业社合并,建立大港渔业大队,1983年撤销渔业大队建立行政村。

各村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谏壁渔业行政村位于谏壁镇焦湾行政村境内,1959年成立焦山人民公社时,建立谏壁渔业大队,1983年大队驻地由谏壁镇迁至癞元墩,同年改称谏壁行政村。丹徒渔业行政村位于江苏工学院北侧,1955年成立同心高级渔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从所属丹徒人民公社划归焦山人民公社,改名丹徒渔业大队,1983年撤销渔业大队建立行政村,1981年大队驻地由丹徒镇迁至姚大圩。立新渔业行政村位于七里甸乡征润洲行政村境内,1967年实行连家渔船上陆定居,由各渔业大队抽调渔产组建农副业大队,取名立新,1983年撤销大队建立行政村。

还有我比较熟悉的金山渔业行政村,其位于七里甸乡征润洲行政村境内,1956年由个体渔民组织成立金山渔业大队,归属镇江市迎江人民公社木船社,1959年划归焦山人民公社,命名金山渔业大队,1983年改称金山行政村,1978年大队驻地由市新河路219号迁至征润洲。高资渔业行政村位于丹徒县高资镇沙土港,1955年由个体渔民组织建立长江渔业队,1959年并入焦山人民公社,1976年由马桥、四益、洪桥三个队合并建立高资渔业大队,1983年改称高资行政村,1981年大队驻地由马桥口迁至沙土港。

旧时,沿江渔民乡风民俗特别有趣,称渔民为“打鱼的”。在水上打捞鱼虾,称为“戈帮”。新渔船下水,船头要钉四绺红绿绸布,叫“如意喜钉”,是“丁财两旺”的意思。农历五月,是鱼群产卵时期,因此为渔民禁捕月。渔民就利用这段时间造新船,修旧船,织补渔网。渔民捕鲥鱼规矩很多,织补渔网时,要包粽子,意思是粽子粘性大,能粘住鲥鱼。要戴帽子,如不戴帽子,捕鱼就会光头(落空)。称鱼时,空篮子不能从渔网上过,否则,捕鱼时就会空网。渔民早上见面互不喊早,因“早”与“糟”同音,不吉利。渔家吃完饭,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忌讳“搁浅”。吃鱼不能翻身,称“帆”为“抹儿”,忌讳“翻”。“盛饭”要说添饭或装饭,忌讳“沉”。数字“十四”要称“大十三”,忌讳“失事”(谐音)。江河船民多供奉王爷,即龙王。民间有王爷系二郎神或宋杨业次子之说。

镇江曾经盛产鲥鱼、刀鱼、鮰鱼,以鲥鱼最为名贵,肥美鲜嫩、驰名中外。据传,“船头站得稳,不怕浪来颠”的俗语,就来自古镇江渔民。这里曾经是大江奔腾的地方,而现在渔民们的生活,随着他们陆续上岸定居,也有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