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重阳依“旧”,价值弥“新”

2021-10-14 16:50 来源:中国常州网-觅渡时评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等习俗。时代在更新迭代,这些习俗的内涵也悄然转变。人们饮菊赏菊,品鉴篱菊之勇斗西风,陶冶心性;人们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壮志凌云,于天地间汲取满怀豪情;后来“老年节”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将祈寿延年、厚德仁爱的文化传统赓续传承。因此我们需趁势而上,大力挖掘“旧”重阳的时代新内涵,发挥“旧”重阳的时代新价值,为传统佳节更添光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老年节”中学敬老,常敬老。“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呈现,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开始淡漠。关爱空巢老人、敬老院的老人这些“显孝”或许我们都在践行,但是一些“隐孝”却被疏忽,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孝道的旁观者与局外人。“老漂族”——老年人到子女居住城市来照顾隔代的群体,他们在城市面临着社交受限、数字鸿沟等身心俱漂的问题,而作为受益者的子女在提供物质层面的供给外,也需要给予老人精神层面的慰问;而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看到眼下老人们的无助无奈,常常与之见见面,讲讲话,交交心;更要跳出当下,看到成为“老漂族”“空巢老人”背后的深层次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优良对策,让更多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突破创新,提供婴幼儿托育等物美价廉的普惠性资源,既能促进“二胎”“三孩”政策,又能解放老年人的双手,使之精神上得以小憩。敬老爱老不是重阳节的“一日游”,而是要把传统美德化成“日常功课”,于节日中涵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之心。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于“菊花节”中磨意志,立长志。重阳为一年节令之晚,正值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时。因此,文人墨客在重阳日因春生秋落而感叹生命盛衰,所作诗篇大多有寂寥之意。而从毛主席笔下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中可以看到,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怒放的菊花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眼里,重阳有了一番新意。那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是对革命战士的自信,是对万千人民的自信。菊花,不再是隐士之花,是朴素坚韧的人民之花,爱国之花,它寓意的是为革命而战的激情,是时不我待的奋斗。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宏图展开之际,党员干部当拿出“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坚韧斗志,“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坚毅品格,“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坚定信仰,攻坚克难,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大好青春华章。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于“登高节”中观大局,揽全局。古时登高消厄,保佑平安,而今登高辞青,开阔视野,饱览秋景。正所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立于高处不仅让别人从远方能看清自己,更能亲身体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释然。“登高望远”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观大局、谋全局的战略思维。古语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乡村振兴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如果只计较一时得失,只在乎当下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仅满足于见招拆招,生搬硬套,不切实际发展不适合当地的产业,那便会错失绿水青山,弄丢金山银山,削弱了长远的发展力与可持续性,就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只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深刻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并认真贯彻执行,彻底厘清基层“小事”与国家“大事”的辩证关系,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资源,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重阳,是思念的节日,是敬老的节日,是奋斗的节日。九九重阳,我们赓续其传统之韵味,挖掘其时代新价值,从节日里汲取攻坚克难、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培育指点江山、纵览全局的战略思维,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坚定走向新时代的辉煌。(盛健)

责任编辑:盛林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