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面塑夫妇”:让传统“指尖艺术”绽放时代光芒

2021-10-25 16:02 来源:京江晚报

538358e1-bef3-4cd9-9504-e05e4ccd450c

一揉,一捏,一搓,再用小刻刀灵活地点、划、雕……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后,一个生动的面塑人物形象,就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面塑传承人张娟的手中诞生。

面塑,是一门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调以不同色彩,通过面塑人的双手,做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

张娟的丈夫陈斌,是“陈氏面塑”区级非遗传承人。据他介绍,“陈氏面塑”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传到自己这辈,已是第四代。

与陈氏先辈“学一门技艺赖以为生”的传承初衷相比,面塑对于陈斌来说,是一种纯粹的爱好,而传承这门技艺,则是身为非遗传承人的自己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1e86ff5a-a2cc-46d2-ad12-bef4bd63efa2

原本,陈斌、张娟这对“面塑夫妇”,只是在传统面塑上摸索,虽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在现代工艺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下,与色彩艳丽、造型多变、容易保存的手办、摆件相比,本呈没落之势的传统面塑技艺,受到不小的冲击,其生存越发艰难。夫妻俩感到,传统技艺如果只有“传”没有“创新”,是无法延续下去的。

“面塑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只是捏捏面团而已,它更像是一门杂学,工笔画、雕塑、缝纫、小篆,只要是和制作面塑相关的,都要精通。”在陈斌看来,面塑的难点不只于“形”,更在“神韵”,要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感情凝于指尖,融入作品,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再创新,才能让这门技艺走得更远。

为此,陈斌、张娟多年来博览群书,从书中不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原动力。夫妇二人还寻访省内外的面塑大家,虚心求教,学习各家专长。为了提升作品的现代艺术性,张娟还不惜成本,专程前往中国美术学院等地进修。

44745d13-f66b-4ab2-a3c8-a870fcc3173f

传统技艺的传承,非一人之力可完成;传承也没有终点站,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后续力量,才能代代相传。为了让面塑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非遗保护和发展输入更多新鲜血液,陈斌反复恳求征得老父亲的同意,打破“陈氏面塑”自古以来“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开班收徒,传授技艺。不仅如此,“面塑夫妇”还走进学校、单位、景点,现场表演制作面塑,提升面塑的知晓度。几年前,陈斌专门在千秋桥街开了一家名为“艺朵捏塑”的小店,作为面塑爱好者固定的学习交流场所。

与面塑技艺相伴数十载,“面塑夫妇”一直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不仅对“陈氏面塑”进行大胆创新和继承,还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拓宽面塑制作的题材和风格。从肤如凝脂的杜十娘,《唐宫夜宴》中圆润讨喜的唐朝少女,骑着战马威风凛凛上阵的关羽,到结合动漫人物创作的皮卡丘职场系列,身着火鼠裘的犬夜叉,聪明可爱的彼得兔等动漫面塑“手办”,作品取材贯穿古今中外,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二人对非遗文化的思考。

6a6bc758-3e6b-419e-9f08-a9e55a4ec1fe

“不使用模具,不追求量产。”在发扬传承“陈氏面塑”的过程中,陈斌始终秉承祖训,从原料制作到成品,整个过程坚持亲力亲为。在“传承+创新”精神的引领下,经过不断的沉淀和进步,“面塑夫妇”的作品渐渐打响名声:2019年,作品《香醋制作过程》入展“第五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并获江苏省文艺大奖·第五届民间文艺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同年,获镇江市第五届金山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张娟在这一年被评为“镇江市优秀乡土人才”;2020年,陈斌被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由于作品市场接受度高,陈斌还曾被指定为镇江市香港非遗展、第十四届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嘉宾伴手礼提供商。

“面塑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断传下去。”谈及这项传统技艺的发展现状,陈斌多少有些遗憾,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已不愿从事这项艺术,面塑的传承因此也面临断层问题。钟情于面塑的陈斌希望,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能后继有人,永远都不要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80e2764e-a075-47b2-9691-3da3475fed61

陈斌、张娟夫妇的部分面塑作品

(图/文 杨泠)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