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张森隆:镇江走出的民国商业巨子

2021-11-08 16:09 来源:京江晚报

文/图 邱隆洪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镇江人,只身一人北上京城,经过多年打拼,创下了两个至今仍在京城享有盛誉的品牌:北京稻香春、森隆饭庄,前者还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中的一个。这个镇江人的名字叫张森隆,他创办的森隆饭庄就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两年前,应北京广大市民的要求,一度歇业的森隆饭庄重新开业,吸引了京城各大媒体的关注,各媒体报道中提及该饭庄的创始人张森隆时均称他是“江苏镇江人”。不仅张森隆创立的两大品牌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他的故居作为东城区挂牌保护的四合院落,也得以保存下来。遗憾的是,对于这位足以让家乡人引以为傲的民国商业巨子,如今在镇江鲜少人知,地方史志也未见记载。

自从京城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得知张森隆这位镇江先贤后,笔者一直有心留意、查找有关他的相关资料,陆陆续续收集到了一些东西,比如他创业的故事、管理企业的经验,等等,但是,对他的镇江家世还是一头雾水。镇江张氏家族相当多,仅城内就有“十三张”的说法,张森隆到底属于哪一个张氏家族,他的祖父、父亲叫什么名字,均不得而知。转机出现在最近,笔者在网上查阅《润东儒里张氏重修家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张森隆。结合家谱提供的线索和笔者多方搜集的资料,草就此文,以飨读者、同好。

张森隆系镇江新区儒里张氏后人

64a0ac80-62d8-4704-a32b-ab55fe2c1a49

 

《润东儒里张氏重修家乘》所载张森隆世系

 

《润东儒里张氏重修家乘》纂修时间不详,从记载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民国年间续修。根据家谱记载,儒里张氏来自徽州,迁润始祖张可大世居徽州婺源县甲路镇,元末迁至润东吴巷东南一个叫野猫沟的地方,生四子,分为四支,其中长子、次子、三子均居野猫沟,四子张士让迁儒里,为儒里一支支祖,张士让生四子:同四、同五、同七、同九,又分为东、西二分。同四、同五两派为西分,其中同四一派迁居兰洲,其支系又称兰洲西分;同七、同九两派为东分。传至五世,西分又为丙、戊、庚、壬等小分,东分则分为乙、丁、己、辛、癸等小分。每一小分下又分出若干房,整个家族支系庞大,人丁甚多。

根据世系表记载,张森隆属于西丙分奎三公房一支,为儒里张氏第19世。可能是家族太大,族人众多,西丙分居然有3个“张森隆”,那么哪一个才是我们要找的张森隆呢?根据有关文章介绍,张森隆有个哥哥叫张森裕,依据这一重要线索,可以确定,我们要找的张森隆应该是张英元之孙、张隽松之子。张隽松,兼祧祖父张在清、叔祖张在著两支,即兼做两房的继承人,生有三子:张森裕、张森琳、张森隆,其中张森隆嗣张在清一支,张森裕嗣张在著一支,张森琳则出嗣堂叔张隽琦。

遗憾的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润东儒里张氏重修家乘》残缺不全,张森隆祖父、父亲的年表缺失,其生卒、婚配等相关资料无从知悉。张森隆本人的年表也缺失,笔者收集到张森隆1924年申注“稻香春”商标时的公示材料,显示他时年35岁,以此推之,张森隆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森隆,字春山,娶乔氏,世系表记载其生有四个儿子:张立起、张立成、张立魁、张立富。另据有关文章介绍,张森隆还有两个儿子:张立达、张立宏。

从上海小学徒到“北漂”

张森隆的父亲张隽松是位渔民,早早就去世了,因此,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张森隆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儒里,到上海去当学徒,这也是当时大多数贫苦人家孩子的选择,其目的无非是学门手艺糊口饭吃,他的大哥张森裕也是去上海当学徒的。张森隆在上海“王仁和”茶食店当学徒,这是一家创办于1853年的老字号,主要生产经销酥糖、糕片、芙蓉酥、松仁糕等苏式糕点,在上海滩相当有名气。张森隆读过几年私塾,加上为人机灵、能干,在“王仁和”学得一手制作苏式糕点的好手艺。出师以后,1913年张森隆只身一人进京,做起了“北漂”,在东城区东安市场摆了一个地摊,专卖油酥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煎饺,摊头设一个炉子,现煎现卖,不但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吃着也觉得新鲜,因为状如眉毛,北京人又称之为眉毛饺。

张森隆售卖的油酥饺皮薄肉多,香酥可口,大受欢迎,他也因此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张森隆善于结交各方人士,在一位当地人的帮助下,他在东安市场“东庆楼”内开设“森春阳”食品店,除了卖油酥饺,还代售当时京城有名的“桂香村”食品店南味糕点。当时市场内还有一家“稻香村”食品店,店主无心经营,张森隆先是高薪“挖墙脚”,把对方的得力助手拉了过来,让对方生意做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将店面盘给了他。

2d4d67ff-c599-47d3-a943-328fa746c2e8

张森隆申请的“稻香春”商标

没了竞争对手,张森隆在东安市场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满足于为别人代销代售,1916年在东安市场的北门开设了“稻香春”食品店,“稻香春”与“稻香村”谐音,“春”则来源于他的字春山,他利用师徒、师兄弟的关系,从上海、苏州等地请来了一批师傅,自设加工作坊,专门生产苏式糕点,当时北方的点心品种较少,稻香春生产的糕点相当受欢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张森隆还在1924年专门申请了“稻香春”商标,逐渐成长为京城最有名的南味食品品牌。曾经坐大的京城“稻香村”南货店则因经营不善、鱼龙混杂,不得不于1926年关张,京城再度出现“稻香村”,已经是几十年以后的事了。恢复京城“稻香村”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森隆的徒弟刘振英。刘振英退休后,曾担任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席,他和过去“稻香春”的师兄弟一起,于1984年恢复了北京老字号——“稻香村”,后来引起了商标争议,即有名的“南稻”“北稻”之争,此不赘述。

从南货店主到京城“网红”饭店掌门

1920年,东安市场着了一次大火,此后,乘着市场重建的机会,张森隆进一步扩大了营业面积,在“稻香春”食品店原址的基础上盖起了三层楼房,一楼仍为“稻香春”食品店,二楼、三楼开设饭店,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森隆饭庄”。二楼为西餐,三楼为中餐,主打江苏风味。

东安市场是京城新兴的商业中心,繁华异常,人气很旺,张森隆经营西餐,走的是“平民路线”,味美价廉,让那些讲究生活品位的“小资”们乐于常来品尝异域美味。中餐厅则聘请镇江名厨掌灶,供应江苏风味菜,还兼营四川菜和素菜。饭庄烹制的江苏风味菜有几百种,其代表菜有三丝鱼翅、红扒鲍鱼、干烧大虾、两吃大虾、松鼠鳜鱼、炒鳝鱼糊、肴肉、奶油鲫鱼、鸡素烧等,深受中外宾客的称赞。当时北大(今沙滩红楼)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作家及学生等知识界人士常光顾森隆饭庄,聚餐小酌、高谈阔论,在他们的笔下、日记里,常提及森隆的字号,各界名流假座森隆饭庄聚餐聚会的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森隆饭庄一时成为京城“网红”饭店。

森隆饭庄“走红”,也创下了张森隆个人事业的高峰,此后数年间,他又陆续在京城开设了若干家“森春阳”“稻香春”食品店,还将生意做到了天津,最多时一人经营9家餐饮、副食品企业,并在京城置有一大批产业,他的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13号,前后三进,房屋多达二十余间,可见其财力之雄厚。短短十余年间,张森隆就从只身闯天下的“北漂”发展成为业界为之侧目的商业大佬,充分显示了他非凡的经商才能。事业上的成功也为张森隆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先是被推选为东安市场联合会会长,后来又担任北平市商会理事、公断处处长等社会职务。

新中国成立之后,“稻香春”食品店、森隆饭庄先后于1954年、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稻香春”公私合营后,由他的儿子张立宏出任东城区饮食公司副经理。张立宏毕业于中国大学,是张森隆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曾任上海“稻香春”食品店经理,新中国成立之初,任北京“稻香春”食品店副经理,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北京东城区政协副主席、东城区副区长、北京市工商联驻会副主委等职。

de289260-5763-403f-9ac2-e59dd6ae968b

郭沫若题写的“稻香春”牌匾

公私合营后的“稻香春”一直保持南方风味特点,生产的南味糕点是老北京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首选食品,宋庆龄、张澜、李济深、蔡畅、薄一波、郭沫若等名人常来光顾。郭沫若还给稻香春书写了牌匾,一直沿用至今。公司几经改制,现为北京稻香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式糕点、肉食、小食品,深受北京市民和游客欢迎。2006年,商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就有“稻香春”。

公私合营后的森隆饭庄则几度停停开开,直到2019年11月在北京新世界商场再度营业。1980年,胡乔木曾为重新开张的森隆饭庄题写匾额,该门匾传用至今。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