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考槃硕人”苏涧宽

2022-01-11 14:17 来源:京江晚报

苏涧宽照片

苏涧宽照片

文/於欣

苏涧宽(1878-1942),字硕人,号考槃子,考槃隐者等,江苏镇江人。满族克鲁特氏,镶黄旗头甲喇嘛勒岱佐领,汉姓苏,其祖父名苏文魁、父名苏瑞林。涧宽的族谱世系名“炳宽”,其字、号所用“硕人、考槃子”,语出先秦《诗经·卫风·考槃》中“考槃在涧,硕人之宽”句,谓“筑成木屋山涧间,贤人居住天地宽”。苏涧宽取用自《诗经》的名、字、号,三位一体,如此情怀,与唐代刘锡禹的“斯是陋室、惟吾德磬”,和清代郑板桥的“室雅何须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苏涧宽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西泠印社志稿》记载:“苏涧宽,字硕人,镇江人。善响拓金石为博古图,兼治印”。在镇江北固山古甘露寺的东首券门外,清代光绪年间书法家范承衔题写的“南徐净域”匾额下,有苏涧宽癸亥仲冬月所篆书的“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石刻。一语道尽北固雄关的险峻,和东吴天下的伟业。苏涧宽的书法造诣颇深,周秦汉魏六朝各体皆能,焦山碑林中的《焦山如在楼记》、南郊招隐寺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重建招隐坊记》等,均为苏涧宽所书。 先生多才,生前著有《考槃刻印偶存》《信好轩诗钞》《信好轩印存》、手摹《秦汉瓦当文》《太上感应篇印谱》等。

苏涧宽皴法博古图

苏涧宽皴法博古图

活跃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苏涧宽大师,诗书画印全能,其中,最为享誉的是“皴法博古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全形拓中的颖拓技艺。全形拓,又称全角拓、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等。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印者具备绘画、书法、裱拓、剪纸、素描等技法,把器物原貌复制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关于苏涧宽全形拓的师承问题,目前没有发现典籍中的明确记载,但我们从现存的诸多博古图作品中,能够找到蛛丝马迹,得到其技艺脉络的答案。在晚清至民国时期,镇江本土全形拓技艺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鹤洲、管琳、苏涧宽。

管琳,字又坪,镇江丹徒人。在他的全形拓作品中,分别有“朱方、丹徒、南徐、京口、古润、镇江”等地名落款。管琳善治印,著有《敏求轩印存》等,与旗人名臣端方、镇江横山乡人陈庆年过从甚密,曾经为端方所撰 《陶斋吉金录》 绘制配图。根据管琳作于癸丑(1913年)的作品中所钤印文“五十后作”推算,大致出生于1863年前后,管琳比苏涧宽大十多岁,二人全形拓的拓印风格完全一致,如不落款、钤印,很难分辨彼此。根据所见管琳作品钤印有“管氏皴法博古”、“发前人所未法”、“作皴法博古我是古今第一人”“海外知名”“自成一家”“知音希”“五百年后必有知我者”等内容,更有一方博古图的钤印“能事不受相促迫”,出自唐代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句,极其形象的描绘了皴法博古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工夫。苏涧宽在全形拓作品中所钤印文,是“硕人摹画古器”“硕人所作金石吉羊文字”“为吉金写真”“抱器安归”“疑非笔墨所成”,特别是苏涧宽的“金石刻画臣能为”印文,语出唐代李商隐《韩碑》诗句,是(指韩愈对皇上)说,金石刻画这事情我能胜任。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苏涧宽的全形拓皴法博古应该是师承管琳,后来,苏涧宽的全形拓影响力更大、范围更广。

管琳与苏涧宽,解决了全形拓技艺中,“非原器拓印”的难题,开创了颖拓、皴拓技艺,为全形拓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镇江本土全形拓技艺的谱系,传承脉络清晰,自大清嘉庆道光年间,焦山六舟始创,历经六舟-芥航-鹤洲-管琳-苏涧宽-白莅午-刘守恒-於欣,二百多年来,代代相传。值得关注的是,管琳、苏涧宽与晚清民国时期的吴昌硕、鹤洲是同时代人,鹤洲与吴昌硕合作的全形拓,多为焦山无惠鼎和金山遂启祺鼎,而管琳、苏涧宽的颖拓博古图,几乎未见此类题材。经考辨,焦山六舟、芥航、鹤洲三位法师的无惠鼎全形拓,完全是用同一个模板所拓印,即是古籍记载,六舟“以灯取形”所制作的“厚纸漏子”。管琳,尤其是苏涧宽,博古图题材中“钟鼎、铜镜、泉币、砖文、瓦当、碑文、摩崖石刻”等等,包罗万象。

创于民国初期,由金城、周肇祥等人发起,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于北平西城的石达子庙成立。出版《艺林月刊》,登载苏涧宽的皴拓博古图,摹绘古代钟鼎、铜镜、泉币、砖文、瓦当等器物。这是出版物中首次出现皴拓的博古画,受到极大欢迎,轰动一时,影响巨大。广东学者“南社四剑”之一的潘兰史有题词:“昔黄穆甫(黄士陵)精拓精画钟鼎各器,然人犹以参用西法议之。自穆甫作古,此道已成绝响矣。今观苏君硕人所写,较之穆甫尤为精细,与原器不失分毫,此中文字奕奕有神,谁谓后人不能冠过前人耶”,给予苏涧宽的全形拓艺术极高的评价。在北平颇具影响力的金城、周肇祥,主张“引西润中,画无古今”的艺术理念,这在当时“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艺术观占据主流舆论的情况下,有这样的理性思维是十分珍贵和难得的,苏涧宽的皴法博古,正是这一艺术理念的践行者。

苏涧宽皴法博古艺术的后续传人,是后来被艺术界誉为“镇江十老”之一的“白丁”先生。白莅午,字月湖,号白丁,镇江满族人。抗战前为慈善机构教师,镇江沦陷后,身处其书斋斗室中以鬻画治印为生,解放后在镇江国画室工作。本文撰稿时,意外获知,同是满族人的白丁,是苏涧宽的晚辈姻亲,白丁一人终老,未娶亲成家。在全形拓技法上,白丁和苏涧宽一脉相承,但白莅午面世的作品并不多见。

在上海西泠印社书画部丁卯年(1927)所编《西泠印社书目》中,有苏涧宽“信好轩金石书画篆刻润例”一则,非常难得,在此收入,备作考证资料。“周秦汉魏六朝各体书:堂扁六元,斋额四元,字径一尺为度尺外酌加;整张:八尺八元,六尺四元,五尺三元,四尺二元;横披照整张例,屏条照整张例减半;楹联:八言二元,七言一元,长联酌加;寿屏每幅五元;扇册每件一元;撰书碑铭杂文题跋等均另议。金石拓本画,即皴法博古,堂幅:三尺十元,四尺十四元,五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四元,八尺四十元,丈疋六十元;横披照堂幅例,屏条照堂幅例减十之四,扇册每件三元,帐眉每件十六元,原器写真及点品另议。篆刻印章:石章每字半元,牙章每字一元,铜章每字一元半;过大过小酌加,石质过劣不镌。”从苏涧宽先生的润例中,可以看到,绘制博古图的价格是最高的。

有幸见到另一份苏涧宽先生修改润笔费的文告, “考槃隐者金石书画篆刻润例,(钤印:辛巳年起原润加倍),丹徒苏硕人先生通士硕学,尤好金石,最工摹缋金石拓本,凡钟鼎彝器砖瓦泉币,殷墟甲骨封泥玺印之属,胥以干皴画法出之。艺林著录并世无以抗衡,盖黄牧父后一人也”。苏涧宽在此文中所提到的黄士陵,字牧甫、牧父,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名家,篆刻黟山派的开宗鼻祖,有钟鼎各器画作传世。黄士陵的博古图,是属于融入光影法的绘画,乃笔法所为,和拓印法博古是两回事。不然,就不会有管琳的“作皴法博古我是古今第一人”之说,管琳颇为自负的“印文”和作品相互印证,为我们留下了可供考证的依据,难得而可贵。黄士陵博古图与管琳、苏涧宽全形拓作品,稍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人,都能分辨出二者之间大相径庭。

民国初,苏涧宽在镇江演军巷旧宅设馆教书育人,索书画、求教者众多。镇江著名的满族书法篆刻家沙曼翁,其长子沙培其撰文介绍,父亲八岁的时候,祖父领他前往“束脩”,拜苏涧宽为师。先生见少年沙曼翁“眉清目秀,甚是可爱”,给他取学名“沙克俊”,语出《大学》 ,“克己自守,俊雅明德”之意。

日军侵华时期,苏涧宽携家人辗转至上海,先生虽然身处日寇敌伪占领区,但从不为敌伪汉奸等落墨作画。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镇江设为江苏省府,周佛海担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与苏涧宽是文友。抗战期间,周佛海变节投敌,苏涧宽闻知后,与其断绝往来,先生将书斋改名为“汉节堂”,仰慕效仿苏武,牧羊北海,手持汉节,不降匈奴的正大气节,并自刻“汉节堂”一印,钤盖在书画作品上。在大是大非面前,苏涧宽爱憎分明,大义凛然。在上海期间苏涧宽同女儿一起居住,1942年先生因病去世,其后归葬镇江故里,于丹徒三山之境,2005年迁至横山凹公墓。

先生乃余所学全形拓技艺一脉师祖,谨怀崇敬之情,考辨引证先生事迹,著文以告世人。后学不才,辛丑冬月沐心撰于问津斋。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