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镇江编印的“国药配用仿单”

2022-01-21 14:27 来源:京江晚报

民国时期,镇江国药业有零售药店和批发药材行两种类型,他们都会用到“国药配用仿单”。市民张先生手上就有一本这样的册子,一起来看。

保康编印局印行

图1

图1

这本册子30多页,单页长19.3厘米,宽11.7厘米。无封面,封底完好,中间缺损。虽然不知道封面名称,但封底有三行字(图1),分别是“国药配用仿单,是利人利己的事业,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姑且将这本册子称为“国药配用仿单”。

什么是仿单?仿单是介绍商品的性质、用途的说明书。中药仿单是附在单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上的药物说明书,主要介绍药名、性味、功用、禁忌事项等。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很多中药仿单为木版印刷,兼具信誉保证书或防伪标签的功能,在指导患者用药的同时对药铺也是一种宣传。

图2

图2

翻到版权页(图2),这本册子的发行时间是“民国三十二(三)年三(十一)月初(三)版”,印行者为“镇江保康编印局”,地址是“打索街大闸口七号”。由此可知,这本册子当时还是颇受目标客户欢迎的,已经印行三版。版权页左边是广告语:“药物不采用仿单,如人有身体而没有灵魂,不能坚定病家的信仰,直接影响国药销路的衰落,间接造成新药西医的推广,所以明哲之士必用仿单,为国粹发扬精华。”这段话火药味十足,明确将“新药西医”视为竞争对手,这可能也是当时的形势所迫。

膏丸药材超千种

图3

图3

这本册子全是各种药材和膏丸名称(图3),之所以将膏丸区别药材,是因为膏丸可能包含几种药材。记者发现了两种分类:一种是数字编号加“部”;另一种是无编号只有“部”。

册子开头总目已缺,记者只能逐页统计。前一种有:一号“蜜丸部”90种药丸,二号“法丸部”122种药丸,四号“燕耳部”10种药材,五号“珠黄冰片部”6种药材,六号“宝珀部”11种药材,七号“苓术药部”26种药材,八号“朴连部”9种药材,十号“子部”60种药材,十一号“叶部”33种药材,十二号“草部”84种药材,十三号“皮部”50种药材,十四号“粗长绒根部”47种药材,十五号“梗根部”4种药材,十六号“大小果根部”15种药材,二十二号“粉末部”24种药材,二十三号“曲谷豆部”19种药材,二十四号“藤部”10种药材,二十五号“仁部”26种药材,二十六号“石部”38种药材,二十七号“香部”25种药材,二十八号“虫部”35种药材,二十九号“胶部”11种药材,三十号“鲜干斛部”15种药材,三十二号“果核部”30种药材,三十四号“鳞甲部”19种药材,三十五号“南货部”20种药材。后一种有:“丹丸部”22种药丹,“丹散部”40种丹散,“膏部”36种药膏,“油汁部”15种药油,“零星部”24种药材,“花露部”9种药露,“蜡丸部”22种药丸,“人兽禽”5种药材。

以前者而论,现存212种药丸、627种药材,但是缺三号、九号、十七至二十一号、三十一号、三十三号;从后者来看,有144种膏丸油露、29种药材。两者相加就是356种膏丸油露、656种药材。也就是说,这本册子虽不完整,但也记录了1012种中药材。

这本册子该叫啥

依据“仿单”定义,会发觉这本册子与仿单还是有区别:仿单更多是介绍中药材性能,并非只是名称汇总。这本册子内页印有“行市簿”,按照现在的理解,叫“国药行市簿”或“中药材行市簿”似乎更为贴切。

图4

图4

图5

图5

那么,当时这种册子有标准名称吗?幸运的是,张先生找到了两本同类印刷品:一本是上海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编的“统用饮片堂簿”(图4),中国药业用品社印行,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初版,其“目次”分为参燕部、参桂部、苓术部、斛地部、根部等;另一本是苏州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1954年编纂的“新编饮片堂簿”(图5),由世泽堂药业用品号印行。其“目次”分为制炭拌煅部、参燕部、术著地部、根苗部、花部、皮部等。

苏州版“新编饮片堂簿”中还有序:“溯自初版饮片堂簿,于公元一九四八年五月,由经正祥先生计划研究,今续添新版……”对比可见镇江版的两大特点:首先是早,镇江版早于上海版和苏州版;其次是全,镇江版除饮片外,还有膏丹丸散,前者对应的是我们最熟悉的汤剂,后者则是方药的更多形式。这时再来讨论镇江版名称,或可叫“饮片膏丸堂簿”,也许当时镇江版没有借鉴对象,所以便在“仿单”前加上“配用”,意思也通。

综上,这种册子一般由各地国药同业公会制定,其编目分类根据各地药材市场而定,并不统一,且流通基本限于本地。对镇江版而言,通常只有镇埠药店和药材行才会使用,因此印刷数量极少。

打索街是药材街

记者注意到,“镇江保康编印局”的地址在打索街。与大西路和中华路的商贸繁荣不同的是,民国时期的打索街附近集中了镇江大部分药材行,且这里的药材行颇具规模。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则打索街靠京口闸,水路运送货物比较方便;二来镇江属丘陵地区,本地药材资源较多。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镇江就有不少药材行开在打索街,如“义昌润”和“恒盛和”。当时镇埠药材业,首推义昌润,次为开在柴炭巷的厚生。所有药材行营业额每年大约有五十余万,销路除本埠外,以江北东乡金坛溧阳为大宗,鲁皖各地也有不少。药材来源繁杂,有上海之广货冰片中黄,汉口之川货当归大黄,天津之黄芪枸杞,宁波之麦冬白术,杭州之菊花白芍,经营此业者获利颇多。

据本报老读者吴明宝回忆,他的外祖父叫徐梅卿,早年在宁波和上海经营药材,1948年到镇江打索街开店,取名“立大永药材行”。当时打索街整整一条街上都是药材行,立大永药材行算比较大的,跟现在的陆小波故居很近,房屋结构也像,大概有五进,还有专门晒场和仓库,从打索街延续到太保巷。房屋一进门就是经理室,用来谈生意,其余房间存放药材。小时候,他和表弟周序维两人最喜欢吃“甘草”,因为是甜的,至今印象深刻。

叶天士牙痛神效方

图6

图6

除大量中药材名称外,这本册子还记载了5个验方,它们穿插在册子里有点像插页广告,分别是“保全母子无忧方、催生开骨散、生化汤方、疯狗咬伤方、叶天士先生专治牙痛神效方(图6)”。前三个都与生孩子有关,第四个是救命方,第五个似乎在为国药打广告。

叶天士专治牙痛神效方为:“煆石膏七分,青皮六分,丹皮一钱,生甘草七分,防风一钱,生地一钱,荆介一钱,以上七味并下面加方同煎服”。而这个“加方”就神奇了,其分类之细让记者大开眼界:它分为上门牙痛、下门牙痛、两边上牙痛、两边下牙痛、左边上牙痛、左边下牙痛、右边上牙痛、右边下牙痛八种类型,基本穷尽了牙齿排列组合,分别都有各自加方。叶天士何许人也,真这么神吗?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清代著名医学家。据说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瘩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为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桂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看过仓皇逃遁。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叶桂妙手回春的事却是有口皆碑的……

准确地说,镇江版“国药配用仿单”借用叶天士的大名来为国药长脸。这本册子是药商的经营之举,更是当时的商业机密。某种程度上,它还原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镇江中药材市场的基本状况。册子上大部分品种都有进出货记录,所以更像是一本须臾不可离身的工作手册:进出货记录能分析一种药材的市场行情,长年累月的数据还能看出这一行业的基本走势。但谁也没能猜到的是,它会一直保存到今天!(竺捷)

图:竺捷 提供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