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润州第一条“水上快速通道”

2022-03-22 14:55 来源:京江晚报

2a4aea56-c8cf-4c13-a74e-3f7734ec5bd2

运粮河

文/图 谢立新

人们提起镇江的水,首先想到的是长江;人们说到润州的河,必定想到的是运河;然而润州区境内长度最长的河流“运粮河”却有独特的魅力。这一切要归功于清代人吴坛。

“运粮河”起于金山东侧,穿过跃进桥从东向西贯穿润州区金山、七里等地,直达丹徒区高资镇长江边,然后经过句容市下蜀提水站前折向南京栖霞营房地域。

南京和镇江都在长江南岸,地理位置一东一西,长江像母亲一样把两地紧紧搂在怀里。在以水运为主的清朝,长江就成了两地黄金交通通道。

乾隆年间,天下太平,江南镇江,生机盎然。南京、镇江一天比一天联系紧密。镇江与南京虽然相距百里,可长江水运风险极大,水运难度超乎想象。一旦遇到风高浪急之日、镇江至南京,逆水行舟,必须要纤夫背船,成本高不说,船沉人亡也是常事。清初散文家魏叔子在《德记闻录》中写道:“大江数千里,折而至京口,岸最廖阔,又势将趣海,金山中峙波涛,急驰往往覆舟……”《金山志》序云:“方丈常净感慨说:黑夜行船常有船撞山体,撞后大多数船毁人亡,有的两口子紧抱在一起,甚至三口紧抱在一起,情景惨不忍睹呀!贫僧们也没有办法,只有每天上香许愿,希望佛祖保佑过往船只平安。”

句容市下蜀向西是南京栖霞区营房街道,长江岸边营房杨家沟村附近的“黄天荡”当年是长江最凶险之地之一。行船到此,总让人胆战心惊,金朝金兀术几万人就曾经被困在“黄天荡”。有道是:“黄水荡荡,芦苇茫茫。”长长的沿江淤泥深得拔不出腿,纤夫如何施力行走。江上航船遇到风浪,黄天荡无法躲避。原因太简单了,落潮时,风也停,船陷入淤泥中无法驶出;如有风,直接将船吹到黄天荡里,船会慢慢陷入淤泥中,风止也无法行驶。

1780年,江苏巡抚吴坛面对只有长江唯一通道的状况,奏清朝廷,开挖镇江金山至江宁(南京摄山)新河,和长江平行,建成新的内陆“宁镇快速水上通道”,发展宁镇经济,确保军事、经济、政务等各项工作安全。

“新河”方案很快获批,工期三年。乾隆赐名新河为“便民港”。清朝末年,岸线变化,河道移动,句容与丹徒间长江岸线坍塌,部分河道陷入长江,“便民港”中断,“便民港”也就结束了它的历史生涯。坍塌后剩下的高资到金山12.8公里这段河道,后来人们就把它称之为“运粮河”。准确地说,就是现在东起虹桥口,西经楠江闸由三江口入江这段叫“运粮河”。

“便民港”本来称“便民河”。为什么皇帝把“河”改成“港”呢?主要是,“港”有归家的感觉,符合百姓安全祥和的心理预期。其实,开挖“便民河”更重要的还在于宁镇交通、水上安全、军事需要等。但也印证了“想要富,先修路”这句话,尤其是“水上高速”,“便民港”给润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运粮河在著名的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南边,长江岸线的变化,南来北往的商旅,船只的增加,金山寺香客泊船成了新问题。没有泊船场,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把目光聚向了“运粮河”,用“运粮河”来解决民生问题。运粮河由于在金山南岸,船就近停靠非常方便,一举两得。由于大量船只停靠,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俗话说:“长江三天一大浪,五天一小浪。”长江常有大风大浪,避风泊船是常事。卸货泊船,顺道上金山寺烧香都是不错的选择。慢慢地运粮河南岸开始成了经济开发区,然后成了“经济特区”。由于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推动了“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水路运输一统天下的时代,水成了经济发展的酵母,彩虹般绚烂的运粮河却渐渐让人感到惊讶。船家由茅棚变茅房,平房变楼房,时间的小偷偷走了沼泽水荡,芦苇滩,却换成了现在的桃源新村、三茅小区、金山圩小区等,这里也成了镇江近代工业发展创业园。几十年间,大纶缫丝厂、永利丝厂、大源油厂、火柴厂、面粉厂、脱粒机厂、立新化工厂、油米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大纶缫丝厂经理张勤夫是江苏江都人,他第一个选择在运粮河畔创业投资,(1895年始创的大纶缫丝厂)他创办的工厂成了镇江最著名的龙头企业。镇江产的“京江绸”也成了走向世界的名牌产品,最高年销售量曾达到27万匹左右,价值450万两白银,是进口洋布价值的四倍(要知道,当时办一座电厂也只需要20万两左右白银),实力可见一斑。光绪三十年(1904年)镇江民族实业家郭礼征创办了江苏第一家公用发电厂,成了全国民营电业的先驱,郭礼征出于民族利益,利用镇江地理优势,召集资本,租赁公司,举办近代工业,江苏抚院拨出江边东荷花塘9亩官地,作为建厂的地基,并从整治江边船坞的工程款中暂借规银一万两,购买国外设备,建设厂房,总资本约10万两规银。此举得到了民族实业家张謇的赞誉。从成立至1936年,大照电气公司累计发电约11539万千瓦时,奠定了镇江近代工业的基础。

钟山只隔数重山。宁镇一家,山川同城,江水一线,修建宁镇水上“高速公路”,镇江有幸,它大大方便了宁镇物流、人流的交往。一衣带水,一水连城,一水和人,它让镇江和南京有了一体化的实在。古老的河流不语,如今古老的河道花瓣虽落,花景却常在,运粮河的花色也不断丰富。现在,宁镇城际,宁句城际的开通,建成了现代化轨道交通在岁月中的新“运粮河”,也翻开了宁镇一体化的新篇章,真可谓:

绕水镇江城,得福润州地。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