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世界造园艺术的瑰宝——《园冶》

2022-03-22 14:57 来源:京江晚报

e94e0138-76fd-4327-a07f-149305ab2f8b

国内出版的《园冶》

文/图 张大华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全盛时期,明代造园艺术巨匠计成在镇江居住十年,将自己的造园经验进行理论化的加工和提炼,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和总结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理论的巨著——《园冶》,标志着园林艺术这个独立学科的诞生。

《园冶》就是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意思,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刊刻于崇祯七年(1634年)。这是一部充满古典文学色彩的科技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首列“兴造论”“园说”,随后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拆”四篇;第二卷为“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

“兴造论”与“园说”是全书之纲,阐述造园之意义。强调造园重在表现意境,指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为最高境界,这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征的总概括。“相地”“立基”相辅而成,根据不同的山村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及江湖地等不同地形特点,进行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设计。第二卷栏杆及第三卷“屋宇”等论述园林建筑的具体内容形式要服从造园要求,不能孤立独行。山、石是中国园林的重要内容,计成专列“掇山”“选石”,阐述自己的造园叠山理论。其中“掇山”是世人公认的精华所在,他将“掇山”又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洞”“涧”“曲水”“瀑布”等节,叙述其桩木理论和掇山途径,讲究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计成总结自己的“选石”经验,他依据杜绾的《云林石谱》列出16种石材,指明产地,辨别石性,供掇山造景使用。“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法,计成认为“借景”是“林园之最要者”,他总结“借景”的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等,指出不同的“借景”方法,可使主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获取不同的感受。

《园冶》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为原则,以山水为自己变化的丰富内涵,力求创造“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追求园林的天然之趣。这种天人一体、情趣自然的思想是《园冶》所蕴含的基本内核。只有把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等都以自然的存在为依归进行布局和建构,才能创造体现自然、谐和、含蓄、深邃、变化的别有天地的趣味,取得一种幽静、雅致、闲逸的情调与风格。这一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园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成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出生在书画艺术风气浓厚的江苏吴江古镇同里。他自幼学画,擅长山水,《园冶·自序》称:“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同、荆浩笔意,每宗之。”关同、荆浩是唐末五代开一代新风的山水画大师,擅写北方景物,构图多以雄壮的巨峰为主,进而扩展山川、地势、树木花草,配以行旅、渔舟,点缀寺庙、山居等等,展现一种恢弘的大自然风貌,这对计成后来的造园思想有重大影响。中年以前,计成“业游”燕楚,大约40岁左右时,来到镇江,因爱“环润皆佳山水”,遂定居下来。有一次他看到镇江人用奇石点缀在竹木间做假山,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呢?要做就要做得与真的一个样。对方说,那你来做个试试!计成果然做了一座峭壁山,大家都说好,与自然的山一样逼真。随后他便以造园叠山而声名鹊起,驰誉江南。从此正式改行,专门为人造园。他所建的第一座名园是常州吴玄的“东第园”,吴玄曾做过江西布政使,“东第园”造好后,吴玄十分满意,自诩为江南之胜,唯己独收。“东第园”使计成一举成名。接着为仪征汪士衡造了“寤园”,为怀宁阮大铖在南京建造了“石巢园”,为扬州郑元勋造了“影园”。这4座园林以“影园”(遗址在现扬州荷花池公园西北)艺术成就最高,设计建造体现了计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被公推为扬州第一名园。因地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间,因此董其昌将其命名为“影园”。在建造仪征“寤园”时,他总结自己建造经验,撰写了《园冶》一书,四年后应邀建造“影园”时,由郑元勋出资刊刻行世。不久,明亡清兴,社会动荡,《园冶》沉寂无闻。二十世纪初,《园冶》的惊世价值被日本人发现,尊计成为造园鼻祖。瑞典造园学家奥斯瓦尔得·西润三次来中国搜集《园冶》的有关资料,把《园冶》艺术介绍到了欧洲。我国现代造园艺术的奠基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植先生,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发现并把它介绍到了国内,1932年中国营造社予以印行问世,使《园冶》的艺术光芒重新闪耀在中华大地。《园冶》用骈俪文写成,晦涩难读,现在公开出版的,除有陈植教授注释本外,还有苏州科技大学张家骥全释本,为我们学习掌握《园冶》提供了方便。

在“影园”建成、《园冶》刊刻行世以后,以“艺术传食朱门”的计成,其行踪就无从查考了。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