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记两位镇江烈士
□ 徐志俊
任迈:矢志不渝 刚正不阿
任迈
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原中共丹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任迈同志名列其中。
任迈,原名国藩,号介屏,1913年10月11日出生于丹阳县城。8岁时入青昧书塾读书。任迈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常听邻居夏霖讲述革命故事。15岁时,任迈被祖父送到南京天福绸布店学生意,后因病返家,跟随丹阳名中医贺季衡研习岐黄之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学生为声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抬着棺材到南京请愿,要求组织抗日义勇军赴东北抗日。这让18岁的任迈热血沸腾,毅然离家加入了这一行列,到了北京后,被叔父找回。不久,入杭州医专读书。在此期间,他积极寻找进步书籍阅读,因受到反动当局监视,处境危险,1935年离开杭州到上海。任迈到上海决心寻找党组织,并约好友彭炎等人在上海从事一些社会活动,继续阅读进步书籍。
经多方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何克希。同年,遵照党的指示,回到丹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开办“丹阳书报杂志社”、读书会,传播进步思想和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迈与彭炎等组织丹阳青年救亡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又组成“丹阳青年流亡服务团”经茅山辗转西进,1938年初到达南昌,参加青年集训,是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2月的一天,中共丹南中心县委,针对皖南事变后的恶劣形势,在句容樊甲下隍村樊玉琳家,召开扩大会议。散会后,大部分人员当晚随即转移, 任迈和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袁先锋等留下住宿,不料被汉奸告密。驻宝堰据点的日伪军连夜长途奔袭,次日拂晓前突然包围村子。任迈和袁先锋不幸同时被捕。
在被敌人押解宝堰途径丁桥时任迈乘敌不备,突然从河面丈余高的石桥上跳进寒冷刺骨的冰河中。敌人向他开枪,他一个猛子潜到桥洞下,把藏在腰间的秘密文件和党员名单撕碎,深深地塞入河泥之中。等到敌人下河抓他时,他已经把文件等处理完毕。
任迈被押到宝堰后,敌人用尽心机,软硬兼施,企图从他的身上打开缺口,但他矢志不渝,刚正不阿,开展了绝食斗争。
关押一星期后,敌人一无所获。就把任迈押赴刑场,并当着他的面,先把袁先锋杀害。妄图以死来威胁他交代党组织情况。任迈严词拒绝,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王不群:英雄精神永流传
王不群
在镇江烈士褒扬教育网上,有一位叫王不群的烈士,他满腔热血,不畏牺牲,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其奉献精神永远流传……
1944年1月下旬,日伪军将叛变的原镇丹县长包建华和镇句县办事处副主任巫孔玺的武装拼凑成南青山别动队。别动队进驻句容后,为虎作伥,祸害百姓。
此时,王不群担任句容区副区长。4月的一天,王不群得到南青山别动队到桥东村抢粮的情报后,随即组织区武装骨干开会。会上做了相应的部署,准备在别动队必经地西岗村进行伏击。当别动队进入西岗村的村间小道时,王不群一声令下,早已埋伏道路两旁的区武装迅速出动,打得别动队弃粮鼠窜。此次伏击毙敌2人,缴获长枪2支,严重打击了别动队的嚣张气焰。
他还依据群众提供的情报,前后处决了密探、敌特4人,迅速恢复了茅庄、三培、西塘等地的局面,组织发动群众先后拆毁和焚烧了在句容一区的5000多米竹篱笆封锁线,为句容区的革命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5年2月的一天,王不群和另一位同志在句容陈武庄敌据点附近的桥东村工作,两人住在保长吴蕴生家。由于叛徒告密,遭别动队巫孔玺部包围,他举枪还击,乘敌混乱之机夺门而出,向北边突围,没走多远,腿部中弹负伤,跌倒在麦田里。 敌人蜂拥而上,为首的大叫:“抓活的。”王不群奋力抵抗,其间射杀了多名敌人。因寡不敌众,他留下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的胸膛。牺牲时年仅25岁。
王不群又名王超,原名王德茂。192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黄土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岁进入私塾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金坛县城沦陷前,清末秀才李进之逃至涑渎避难,已有旧学根底的王德茂被李进之收为学生。经过两年苦读,19岁的德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超,字不群,取意“超于常人”,自许啸傲不群,不同凡俗。
1939年日伪在金坛涑渎设立根据点,王不群从涑渎回到黄土村,耕种农田。他对日军烧杀掳掠,残害百姓的罪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在邻村游击队员华长根、华小保兄弟的帮助下他加入了组织,在当地主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41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团结本村青年,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团”,开展抗日工作。1942年底,日伪对黄土、方边一带扫荡,不少群众被捕杀。王不群告别父母,毅然离开了故乡,到新四军苏南保安司令部学队学习。
王不群是独子,他父亲写家书盼他回来早日完婚,好为王家延续香火,他在回信中坚定地写道:“不打走日本鬼子,决不回去办婚事!”。
王不群同志英年早逝,没有为王家留下后代,但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将代代流传!
责任编辑: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