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老镇江的车匠铺子

2022-04-02 16:03 来源:京江晚报

老城区近80岁的陈师傅,祖传制作木盆木桶 图:任德发 摄

老城区近80岁的陈师傅,祖传制作木盆木桶 图:任德发 摄

文/任德发

车匠, 在从前和木头打交道的手艺人,专门生产制造木头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工艺差不多与“车、镟”相关,利用简单的人工动力的车削木头的车床,车制不同的木头圆柱制品。常见的有木帆船上的各种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业上配套的圆柱零部件。还有手艺人的工具,饮服行业的擀面轮子擀面杖,以及日常生活中大到床腿、橱腿、桌子腿,小到锅铲铜勺的柄子、厨刀把子等。

再比如娱乐场上的康乐球,杂技行中的空竹抖嗡,体育界的象棋棋子等,连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铁锹柄子,钉耙、锄头把子,轱辘轮子、风车把手……这些东西看起来虽简单,但深究起来学问颇深。上述这些物件在车匠店内都有,脱货的可以定做,异形的可以依葫芦画瓢来仿制。更有那从前夏天穿的木拖“鞋”, 它除了澡堂子内一年到头都要用以外,百姓们天热时都要用它靸脚,镇江人俗话叫做“木靸子”。 即用木板制成鞋底样,前方钉上一条帆布带或橡胶带,套在脚上走路,走街串巷时“突啦”“突啦”噪声一片。再如木屐,木板锯成鞋底大小,两面刨光,下面前后钉有两根木条,捆绑在鞋子上走路,以前都是一般贫苦人冬季雨雪天穿着出门的,车匠店也有卖。这些传统产品几千年前就传到海外,如今的日本人还在用。

车匠铺子的另一类主打产品是异形木头制品,其代表就是木楦头,皮鞋厂做皮鞋,修鞋匠上布鞋,从前家中补袜子,都需要木楦头作为内部支撑。特别是皮鞋厂,其楦头的大小、好丑,可直接影响到生产皮鞋的式样,尺码和肥瘦美观,好的楦头被皮鞋厂称之为生命线的生产资料之一。做木楦头从下料,粗加工到精加工,刨光打磨上蜡都很有讲究,特别是精加工,全凭匠人一把斧子,把成形的木头砍成所需的式样标准要求。再就是楦头表面的刨加工,楦头被固定在长条杌上的工艺夹具上,不断变换位置,匠人不断用数把不同的小推刨推刨,最后用木砂皮打磨,化腊上光,真是不容易的。另外还有一种产品就是工程队使用的洋镐柄子和钵斧柄子,尤其是洋镐柄子,做起来费时费工,不光材料不能马虎,因为它是要作为杠杆去撬,要承担力的作用,制作时是不好用机械去弄,木料用斧子砍成粗粗形状,下面全要靠人工用手推刨子去推,用眼力去目测头子的形状大小,否则就会影响安装和使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半期,镇江城还有好几家车匠铺子,散布在城里城外,特别是城外中华路、大西路、狮子街、王家巷。这些地方靠近港口码头,木帆船上的定滑轮、动滑轮的生意占的比重较大,那是码头口过往船只众多带来的效果,另外中华路每天的集市贸易也是重要因素。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让车匠铺子合作化了,先是合作社,后是木模螺钉厂,再后随着业务萎缩而销声匿迹了,其车木工艺则由家具厂、装潢材料厂、木制品工艺美术行保留至今。车匠店业务萎缩原因很多:一是工业木配件的减少绝迹,就连使用最多的木帆船滑轮都改用金属滑轮了;二是塑料工业的兴起发展和铸铝业的发展,垄断了皮鞋楦头和日常生活中的木制品,如轻巧美观耐用的塑料拖鞋就把“木靸子”送进了历史档案馆。

上世纪初我家外祖父只身从扬州来闯镇江,凭着一身车匠好手艺,特别是一把斧子砍楦头有独到的功底,且出样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站稳了脚跟。守在中华路上见证了大闸口这一带的舟楫、码头,再到大马路的车水马龙。他在这儿扎根,立业成家,收徒授技,培养了众多弟子,传下了一批子孙。车匠行业合作化后,他被破格调到皮革制鞋厂,从合作社的社员成了国营企业职工,可算是木楦头的老师傅了。

张师傅是我外祖父小徒弟的儿子,目前在镇江做家具。图:任德发 摄

张师傅是我外祖父小徒弟的儿子,目前在镇江做家具。图:任德发 摄

如今车匠铺消失了,目前街面上有些木匠加工店, 为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中需要的木工制品, 但远没有以往车匠铺子内的产品多, 服务范围广。但车匠手艺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应忘却,其中有不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我怀念车匠铺,也怀念外公,怀念在车匠铺中的那段童年的岁月。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