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三元巷的眷恋

2022-05-07 15:41 来源:京江晚报

3a1a64e9-b3b5-4968-9bfa-7d288152c832

e9fec736-f846-49c8-9270-c23b5c419dec

文/图 陈丽霞

镇江有无数条小巷,但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大西路的巷子群,而三元巷就是其中之一。

大西路上的三元巷,古街老巷,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它南至民国春街,北至大西路,紧邻板壁巷、三善巷以及贾家巷。在大西路繁盛时期,三元巷地处闹市,应属城中小巷。沿着大西路漫步闲逛,可见一座高大圆拱形的牌坊上工整的书写着“三元巷”三个楷体大字。“三元”,即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名,是状元、解元、会元的总称。有“三元及弟”之寓意。但是,三元巷内到底有无“三元及第”之人呢?我查过百度,也走访过健在的前辈,都无从告知。我想,取名“三元巷”,也许就是为了寄托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三元巷不大,巷内曾经有过一家企业,先是生产戏服皇冠上的珠子,后来,又改成了磨纽扣。工厂将打磨工序交给居民加工,一斤只有几分钱,但愿意干的人还是很多。加工时一手摇砂轮,一手持毛坯玻璃扣进行打磨。玻璃碎屑飞溅,锋利无比,辛苦且危险,需戴上防护面具才行。除此之外,突出的就是几家旅社。从热闹繁华的大西路进入巷内,首先看到的便是“新中旅社”几个石刻大字,作为民国特色建筑现今已挂上了“镇江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当年,南来北往游人商家川流不息,旅社床位常常供不应求。另外,紧邻闹区的三元巷,不管街市如何热闹嘈杂,旅人往来怎样熙熙攘攘,只要走进小巷,所有的噪音就会似被屏蔽被过滤一般,在这青砖铺就的狭窄巷弄里,你只听见自己被放大了的跫跫足音,显得特别的宁静而安然。

三元巷不长,南北走向,呈“工”字形状,可谓巷中有巷。这样的格局,无形之中营造了小巷很微妙的小气候。冬天能遮挡寒风冷雨,夏日炎炎,穿巷风送来凉风阵阵,舒适无比。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稀少的年代,一到傍晚,大家就搬出自家小凳,靠墙围坐,纳凉聊天听故事,仰望天空数星星,不到夜深人困谁都不愿散去。

我爱人土生土长在这座城市,说起他儿时在三元巷的趣事,更是津津乐道,喜不自禁。对巷中的一景一物,一砖一瓦,滔滔不绝,清晰如昨。那时,学生几乎没有课业负担,只要一放学,他的那帮发小就不约而同地聚拢一起,跳绳、滚铁环、打弹子、掏鸟窝、打倒立等,更多的是捉迷藏。在这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迷宫”、“八卦”似的小巷里捉迷藏,那种神秘与刺激,智慧和快乐实在是无以言表。即便到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还常会在梦中被笑醒。

三元巷虽小,却挤满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百姓人家。街头巷尾,邻里街坊,黄发垂髫,世代聚居。各自生活,相安无事。这里四合院内或者楼上楼下,共用的是同一门牌。我所居住的三元巷12号,院内住有六户人家。门对门,户挨户,煤球炉子,锅碗盆灶都是紧靠自家门口摆放。炊烟袅袅之时,各家合奏的交响乐美妙又动听,混合着饭菜的香味阵阵袭来,甘甜而美好。大家共享一小院,共用一个水龙头一口缸,不争不抢,彼此谦让,和睦相处。每当我们放假回来,走进巷子,所遇熟人都是笑脸相迎,亲切自然。

小巷古老形象都是老人们塑造的,大家沿袭着原有的习惯和嗜好生活着,成了小巷一道亘古不变的风景。这里无论是拖板车的还是当老板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可一起品茗吃饭而彼此搭讪。同住一巷的孩子,不论家境好坏都能玩在一起,各人的萌态糗事小名乳名能记上好多年而彼此不忘。曾记得,邻人顽童最喜趁人不备挠我痒痒;曾记得,在澡堂帮人搓澡的老张师傅总爱为我拿捏肩颈;更记得,婚宴那天大家不分你我不吝余力的倾情付出,互相关爱,友善温馨。

如今,城市改造,巷内居民大多搬迁新居,三元巷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古老朴实的形象,闲情宁静的气质,友善热心的脾性将会使曾经居住过的人们永记不忘。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