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列出16条高含金量具体举措,撬动各类发展资源要素更多更快更好投入“三农”领域。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发展农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江苏要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农村经济,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向田间地头,精准滴灌农企农户,助力产业茁壮成长,为希望的田野孕育勃勃生机。
政银携手,搭建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金融活水,不仅为发展“输血”,也能更好培育“造血”能力。当前,随着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壮大,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融资难、销售难、控制成本难、防控风险难等问题。要着眼于农业生产、收购、运输、存储、交易全产业链,注重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以优质的金融服务“贷动”乡村振兴。
创新产品,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智力,更需要真金白银的大量投入,没有金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池塘养不出大鱼,所谓“鱼”,就是特色农业产业,“水流”充沛,这样才能将“鱼”养大、养好。要继续强化金融对农村产业的有效支持,以政策活水对冲疫情不利影响,加大免担保、纯信用产品“富农易贷”推广力度,大力推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产品,为农业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他们熬过“寒冬”、迎来“暖春”;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投入,换来特色产业的如鱼得水、蓬勃生长。
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驶入快车道。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金融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如今,得益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从打造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到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打开了一片“蓝海”,释放出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要积极引导金融活水向农村倾斜,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充分涌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长久蓄力。
金融“活水”潺潺来,美好未来已可期。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更多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助力“三农”发展步入“快车道”,让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们都能“如鱼得水”般畅游在希望的田野上。(伍智景)
责任编辑:曲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