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
13日下午,一个简短的消息迅速刷屏: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一片欢呼,很好地说明了人心所向。知网也迅速做出回应,承诺“彻底整改”。
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知网的商业味越来越浓,霸道操作屡见不鲜,导致其涉嫌对数据学术资源垄断,以及文献、论文价格过高等问题越来越受到舆论诟病。近日,“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这种情况下,“天下苦知网久矣”成了许多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的心声。
其实在创办之初,知网即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不仅被迅速列为“国家火炬计划”,还得到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的大力支持,被评为当时科技领域创新的重点项目,起点很高。但是相信没有国家支持、各类科研机构支援、数之不尽科研成果的资助,就没有知网今天的规模。
“取之于民更该用之于民”,贡献国家、回馈社会,应当成为知网前行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家企业,有赢利需求无可厚非。但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知网这类的平台网站作为“知识搬运工”,能否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能否通过优化文献服务获得利润?这需要知网统筹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知识的商业化与共享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次,对知网立案调查,无疑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学术资源的集中和商业变现,虽然是合法的,但这并不代表学术数据库可以无限扩张和随意滥用市场地位。规范、引导知网等学术数据库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著作权人权益的保护,为个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更为公平的服务,让学术数据库真正成为科研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让我们期待行业规则更加健全,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让知识的普及惠及更多人。(魏楠)
责任编辑: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