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从源头上切断“帮助链条”,让网络不再成为法外之地

2023-01-17 17:21

2023年1月1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在江苏省两会上作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到要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清朗网络环境和个人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电信网络类型犯罪层出不穷,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数量也随之不断攀升。

将自己办理的手机卡、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出租、出借、出售或帮犯罪分子收钱……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都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给个人带来牢狱之灾。

2022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中显示,近五年内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涨势最为显著—— 2020年同比激增34倍,2021年同比再增超17倍。如此惊人的增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笔者以为,从源头上切断“帮助链条”,是打击整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所在。

其一,是要加强网络普法,让群众意识到帮信不是帮忙。在众多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中,不少“帮信罪”人员对自身帮助行为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以至于连自己触犯了法律还尚不自知,归根到底在于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的欠缺。因此,各普法责任主体要落实社会普法责任,尤其是要加大对在校学生、电信、金融、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载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优势,全面开展以案释法专题普法活动,以此提升广大网友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他们沦为网络犯罪的工具人。

其二,是要严打帮信行为,有力斩断网络犯罪关键链条。帮信犯罪者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从严惩治为网络犯罪“输血供粮”的各类帮信犯罪者,尤其是当中一些知法犯法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分子、涉案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行业“内鬼”等,并通过网络的影响力,持续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以此提醒广大网友在与陌生网友接触时,切莫贪图小利而出售、出租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从源头上斩断网络犯罪利益输送或勾连的帮助链条。

其三,是要多方协同治理,防止网络空间犯罪滋生蔓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今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就是网络空间的监管、治理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应当共同发力,在违法行为发现、监管协作、联合惩戒等方面积极探索,对电信网络犯罪前端、中端、后端进行全链条治理。此外,广大网友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也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中来,自觉防范和抵制网络诈骗信息,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对违法和不良的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促使网络空间进一步走向风清气正。(润州法院  王倩)

责任编辑:董礼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