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特色产业品牌,走集群发展之路
日前,江苏省制定出台《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培育和认定10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和支持各地培育一批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办法5月1日起正式实施。(3月20日《新华日报》)
办法明确,产业集群为所在县域的支柱或特色产业,拥有属于集群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不少于3家,或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合计不少于15家等等。
放眼世界,谁拥有中高端的产业集群,谁就拥有自主可控的话语权;谁自主可控能力强,谁就拥有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拥有多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全省制造业比重的70%。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中,有一些已经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目前,江苏共有无锡物联网、南京新型电力装备、徐州工程机械、苏州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今年1月,江苏省政府还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人才为先。今年,江苏将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高标准建好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推动部分集群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努力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优质增量。同时,加大“高精尖”研发人才引育,实现巨人肩上的创新。要用薪留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人员科研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特别是对紧缺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可以有适当的减免和优惠政策。
下一步,江苏将扶上马送一程,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光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江苏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有3万多家。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正在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矩阵,做大做强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今年,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了12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免费诊断、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等项目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聚焦自主可控,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建立“卡脖子”技术产品清单和技术攻关项目库,在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自主供给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要素汇聚上实现新突破。
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江苏的产业优势非常明显。作为肩负着挑大梁任务的经济大省,我们当聚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从而真正做到打特色产业品牌,走集群发展之路。(金胜)
责任编辑: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