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民生

“托星计划”实现职工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产改”让一线工人生活更有奔头

2023-03-27 05:48

金山网讯  “我现在是五级工,推行‘能级工资’后,每个月收入多了500元,如果继续‘闯关升级’,技能等级提升一级每个月就多100元。”今年34岁的刘俊惠是江苏万新光学集团磨片车间的班长。去年11月,他在全省眼镜行业光学磨工技能大赛上荣获了一等奖,只有初中学历的他,靠着平时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实现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现在每月工资到手能有9000多元。‘产改’让我们一线工人有机会在新时代发光发热,生活更有奔头。”刘俊惠颇为骄傲地说。

刘俊惠是镇江推进产改,实施“托星计划”涌现出的“工匠金领”的一个缩影,更是全市68万产业工人为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充当“主力”的精神风貌的展现。

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牵头部门,职工的娘家人,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推进产改工作与产业强市深度融合模式,通过实施“托星计划”,打造出一支有理想、敢担当、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为“跑”出镇江发展加速度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以赛为媒 培养人才

如何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市总工会多层次、多类别开展了百个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竞赛,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

借助“产改”契机,丹阳眼镜行业以大培训、大比武、大评定、大协商“四大工作法”推动产业产改试点。在大培训上,参训职工达2万余人次;在大比武上,已先后承办多次省级眼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实施大评定上,全行业1.8万余名一线产业工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617名技术人才获得技术等级证书,涌现出一批“丹阳眼镜工匠”,既拓展了职工成才空间和发展路径,又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了匹配的人才储备,真正实现了职工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广搭平台 全链赋能

镇江船厂80后职工唐泉发明的“滚装船坡道制造安装检验装置及方法”被应用在该企业11艘工程船舶产品的设计制造中,间接实现企业船舶销售1.838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专毕业的王江, 扎根一线,研究发明了“一种双转子绕组式永磁调速器散热结构”成果,解决了一线最直接最迫切的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平凡“小兵”立下大功,充分展现了镇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激发产业工人技术创新的生动写照。

通过不断探索,市总工会走出了一条能够补齐补强短板弱项,赋能一线职工,培育具备工匠精神高素质技能人才新路径。

围绕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市总工会广泛组织职工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群众性创新活动,先后命名《10千伏支线带电辅助搭接装置研究及应用》50项成果为职工“五小”优秀成果;命名《P型晶体硅PERC电池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30项成果为市职工十佳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优秀专利,给予专项奖励。

示范引领 百花齐放

“当我遇到困难走弯路时,师傅会帮助引导我打开思路、搜寻第三方资源。他对我的帮助,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 来自恒顺醋业的生醋发酵操作工陈涛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行家,得益于师傅奚宽鹏。

通过“传帮带”活动,奚宽鹏把“非遗”技艺在“传帮带”中更好地发挥出来,让更多年轻人吸取养分、积累经验,加入技能强国、技能报国的队伍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推进“名师带高徒”,让“后浪”快速成长为“新星”。市总工会从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技术能人中选拔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沈晓昆等100名“名师”,使“名师带徒”活动成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快车道。

随着一项项机制措施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切身感受到技术能人的春天来了。目前,镇江技能劳动者总量达60.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1.8万人。(记者 朱浩 通讯员 范翊)

责任编辑:龚逍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