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让“四敢”“四千”精神相映成辉

2023-06-02 11:07

“四敢”精神,即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所强调的,“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特别提到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四千”既是一种当时的经历经验总结,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包含着“首创”“开放”和“放手”的理念,内蕴着“敢干”和“实干”的担当作为。如果说“四千”精神是改革开放初期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家为了生存发展而自发形成的精神,那么“四敢”精神则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全党全社会全民发出的新要求,在精神谱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四敢”要求“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体现出责任担当,与“四千”精神具有内在的逻辑相通和精神相融。“四千”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敢”要求在价值内核上相互贯通。“四敢”要求和“四千”精神,统一于“敢”、落地于“行”,转化于新发展格局之中。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重任在肩、使命如磐;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教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要努力践行“四敢”精神。

“敢为”即教书育人初心不渝,赓续红色基因,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不懈努力,不懈奋斗,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敢闯”即杏坛耕耘赓续荣光,每一个教育人做到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担当,孜孜不倦追寻教育的光荣与梦想,挥洒青春和汗水,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民教师勇于建功立业的华丽篇章;“敢干”即立德树人踔厉奋发,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干部、好校长、好教师;“敢首创”即强国有我使命在肩,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做到“五个聚焦”:聚焦育人根本问题,在培根铸魂上下功夫;聚焦全面发展目标,在育人质量上促提升;聚焦人民冷暖期盼,在教育公平上强保障;聚焦育人能力建设,在强师赋能上求实效;聚焦教育治理体系,在综合改革上见真章,大胆首创,以点带面,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成果,不断提升教育的发展底色和改革成色,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塑造新动能、谱写奋进新篇章。

光辉灿烂时静好,岁月温馨正舞台。生逢美好伟大的时代,珍惜、努力、奉献、感恩才是人生的最美旋律。征程万里当奋进,奋楫争先开新局。干部、地方、企业和群众在认知和实践中需要全面而又具体、传承而又创新地做到“四敢”,用“四千”精神更高质量提升干事创业的实效性。当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需要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发扬“四千”精神,落实“四敢”责任担当,续写华丽篇章,创造新的历史成就。党员干部理当义不容辞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作为干事创业的催化剂,让“四千”精神薪火相传,与“四敢”精神相映成辉,充分激发蕴藏在干部、地方、企业、群众中的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王建明)

责任编辑:华筱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