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摘要:交通运输领域在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中发挥基础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但与此同时,高能耗、高排放也是不可避免的痛点之一。如何以节能减排推动我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双碳目标,立足实际,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规划编制、行业监管等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全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金山网讯 交通运输领域在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中发挥基础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但与此同时,高能耗、高排放也是不可避免的痛点之一。如何以节能减排推动我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双碳目标,立足实际,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规划编制、行业监管等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全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优享绿色低碳出行,“交通线”变为“风景线”
9月15日,由省交通运输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骑行江苏 看美丽农路”镇江站专题宣传活动在丹徒区世业洲举行。350余名骑行人员、省级媒体的记者和自媒体联盟的网络大V沿着风景宜人的大世线,骑行9公里,感受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成果,进一步宣传推广“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的文明理念,让交通声音与时代旋律同频共振。
美丽农路,既是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更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大道。近年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串联作用,“一路一景一特色”成效显著,实现了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目前,全市已实现了由“交通线”到“风景线”的华丽转变,纵横交错的“四好农村路”蜿蜒在美丽乡村山水之间,这些美丽大道犹如一条条玉带,串起了全市百姓的幸福生活。其中,句容市规划全线365公里乡村道路“句容福道”,沿线串联特色小镇、优美村庄、骑行绿道、驻足观景点,使农路路侧有景,景中有路,全面展示全域山美、水美、田美、园美的绿色资源禀赋。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眼下,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或者短暂的假期,坐上城乡公交去采摘、打卡网红乡村……这种行程短、花费少、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方便。“曾经坎坷不平的沿线道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公路,曾经拥挤狭窄的巴士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能源公交,最关键的是便宜。”10月21日,市民王女士和家人在丹徒新城医院站搭乘220路公交车前往荣炳,“去吃上一口地道的特色面条,再看看绿色美丽乡村。”
从燃油车辆到新能源车辆、从传统公交到个性化定制公交、从投币支付到移动多元化支付……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以多样化服务引领绿色出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
基于绿色出行理念,在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下,我市绿色出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构建绿色低碳运输硬件体系,“十三五”以来,我市公交积极优化车型结构,老旧燃油车辆基本淘汰,累计购入了900辆新能源公交车,实现公交营运线路新能源车辆的全覆盖。发展无止境,市公交公司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还在自我加压,建设了全省首个公交场站光伏发电站,实现了公交停保场内电力的自发自用,多余的电力还传输至国家电网销售,以实际行动实行低碳减排,体现国企担当。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我市公交力争主要发展指标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同等城市公交先进行列,全力践行“你我的生活因公交更精彩”美好愿景!
聚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让黄金岸线闪耀绿色光彩
围绕绿色低碳交通发展,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践行节能降碳理念,开展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以镇江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例,自港口岸电系统投入以来,公司积极推广使用港口岸电,广泛宣传岸电使用方法,确保船民想用、会用岸电,降低碳排放。去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110万元,在码头2个泊位建设5台套低压220V100KVA岸电供电箱,满足靠港船舶岸电使用需求,目前靠港应接船舶节电率100%。
镇江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备工艺部经理魏茂林介绍,公司积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中,在去年添置3台电动叉车的基础上,今年又购置了2台电动推高机和5台电动叉车,实现了港口作业机械电动化。“我们大力实施1.2MW(兆瓦)库顶光伏发电项目,加装部分风光互补灯等,积极探索新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进一步优化用能结构。”
一系列支撑项目的背后,处处澎湃着镇江港绿色发展的动能。去年,该公司荣获中国港口协会三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成为镇江首个全国三星级绿色港口码头。这张“成绩单”的取得,市交通运输局功不可没,在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上再一次迈出了新步伐。
聚焦风光储能开发利用、港口作业机械清洁化改造、粉尘管控、船舶污染防治、岸电使用、智能调度等重点,今年,市交通运输局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将绿色港口建设推向更深层次。实施百余个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支撑项目,其中,镇江港将增设港口岸电设施,计划新建12座岸电、升级改造8座岸电;出台《镇江市绿色低碳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因地制宜试点建设港航光伏、风力等发电与储能项目,启动全市首个绿色低碳试点项目——惠龙“近零碳”码头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建设屋顶光伏、风力发电、储能项目等,实现年发新型电力清洁能源超6000万千瓦时,占港口加工生产用电量90%以上,打造大港港区数字港口——镇江港务“5G智慧散杂货港口”,实施完成无人堆取料机、无人装船机等10余个智能化场景应用,基本形成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示范,进一步提升镇江港绿色低碳水平。
港口岸线是镇江独特的资源,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市正加速推动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去“粗”取“精”,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制定《镇江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动企业由主要追求吞吐量增长向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转变;探索制定《镇江港干散货码头生态建设指南》,为港口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扩大港口功能和结构,构建物流大枢纽、粮食大通道、能源大动脉,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互补融合的良好态势,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集聚功能,打造航运要素集聚中心和口岸服务中心,让“黄金岸线”实现绿色增长,发挥出更多的“黄金效益”。
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导向,在苏南运河“四改三”整治工程中,创造性采用生态挡墙,在镇江乃至江苏航道建设史上都是首次;启用省内首个运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全港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2020年,交通运输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现场会在镇江召开,“镇江经验”全国推广。
无独有偶,以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为契机,交通港航还将发展着力点转移到港口航道绿色智慧、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上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工程、管理与维护设施工程、助航设施以及桥梁工程等,今年内将提前建成主体工程。
打造“智慧”绿色国道,让生态长廊升“颜值”增“气质”
当前,312国道346国道宁镇段改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千余名建设者们以最饱满的热情,重安全、质量、环保,抓进度、保工期,跑出了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加速度”。
312国道346国道宁镇段改扩建工程东起镇江戴家门,向西经镇江高新区,丹徒高资,句容下蜀、宝华,止于宁镇交界处,全长35.15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总投资约68亿元,是“十四五”期间全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也是助推宁镇扬同城化、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性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一鼓作气抓进度、一丝不苟抓品质、一着不让抓安全、一以贯之抓环保,将品质工程创建相关内容结合纳入履约考核、信用评价、劳动竞赛,努力把本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现场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工程项目推进中,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现场指挥部坚持以创新为驱动,绘就生态底色,探路信息化建设,将科技、绿色的基因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将创新示范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扬尘管控,严格落实《镇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秉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压实各参建单位环保职责,出台《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关于落实路基土方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的通知》《312国道346国道宁镇段改扩建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手册》等制度文件,对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审批流程、保护措施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健全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印发《环保考核和奖惩管理办法》,加大检查督查频率,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管控,在做好裸土覆盖、湿法施工、道路保洁等常规动作外,积极创新环保新举措,引进环保先进设施,5个路基标共配备专用洒水车21辆,并全部加装GPS定位系统接入本工程“智慧云平台”。移动式大小雾炮机117台、冲洗平台8处,配备清扫保洁队伍8个,专用扫地车9台,安装围挡喷淋17000余米。针对边通车边施工、车流量大,路面积尘不易清扫等情况,配备了新型大功率吸附式清扫机对路面进行清扫,洒水车伴随作业,有效降低了路面扬尘;同时,对路缘带、围挡边缘积尘较难清理的区域,配备移动式高压洗地机,辅助人工清扫,确保了边角区域保洁效果。
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项目抓党建,把党旗插在一线,把堡垒筑在一线,以党建“红色引擎”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与市生态环境局机关第三支部、312国道346国道宁镇段改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机关党支部、G312-JR1标项目部党支部签订“献力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国道”党建工作共建协议。通过“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学、党建载体互用、结对帮扶互助”,促进党建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共同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江贡献力量。(朱浩 李锦 张杨)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