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幸福窝” 圆了“安居梦”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闵行区考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打造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传递出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信号。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千百年来,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的港湾,承载着对幸福未来的众多期待。从汉字“家”的结构组成中,“宀” 的部分来源于房屋的象形,再到如今,提到“幸福”二字,也绕不开“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美好畅想。特别是,对于在异乡打拼的人来说,拥有一个房子,代表着能够“落叶生根”,象征着全家的安定与温暖。
建起广厦千万,才有幸福可盼。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住房实物分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完善,成为世界上最大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夯实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帮助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全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200多万套,1.5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完成投资超过15.8万亿元……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见证国家织密住房“保障网”的不懈努力。
“有其屋”也要“优其屋”。对群众而言,“幸福感”就在“细微处”。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新建居民活动室、休闲连廊与景观凉亭……扮靓“面子”、做实“里子”,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精彩”, 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美景成为“近在咫尺”的幸福,当居住的环境从“脏、乱、差”变成“净、畅、美”,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更让人民群众“开心颜”。
筑“幸福窝” ,圆“安居梦”。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体现。重塑城市肌理,深挖历史文脉,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统筹老旧小区“留改拆”有机改造、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闻鸣)
责任编辑:王雪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