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执笔“千万工程”绘新时代鱼米之乡“锦绣图”

2023-12-02 09:43

初冬的江苏,入目皆风景。黄的银杏、红的枫叶、美的莲荷……装扮着江苏乡村,是故乡,是梦里水乡,有收获后的宁静,还有安详过后一如既往的勤劳。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既立足江苏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涵相契合,又充分体现了江苏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特色。

时光荏苒,“千万工程”二十载,一张蓝图绘到底,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为人民群众所认可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千万工程”成效显著、产生世界影响。好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要用好“千万工程”这把经验“金钥匙”,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振兴万千乡村。

“千万工程”贵在久久为功、夯基垒台、一步一个脚印。“千万工程”振兴万千乡村,自2003年6月5日,“千万工程”正式启动,在之江大地上便拉开了一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生动实践。为此,《意见》要求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久久为功,既抓村庄整治,也抓民生改善,既抓环境提升,也抓经济发展,既然基层设施“硬件”也抓公共服务“软实力”,“千万工程”不仅塑形,而且铸魂,做到真学、真用,用真抓实干换来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美丽乡村的宜居宜业。

“千万工程”重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村一特色。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千万工程”不是“千村一面”,而是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小桥流水处,荷风蛙鸣声,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意见》描绘“四个之美”现实图景,展现平畴沃野、山清水秀的风貌之美,鱼米之乡、产业兴旺的富庶之美,城乡融合、服务均等的时代之美,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的人文之美。这是立足江苏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涵相契合,又充分体现了江苏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特色,这“四个之美”犹如一抹抹乡愁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让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千万工程”要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地一风光。“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为什么务实管用、可感可学?就在于立足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此,《意见》明确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环太湖地区山清水秀、人文厚重,要彰显江南农耕文化底蕴,努力建设乡土中国、诗意江南的乡村典范;宁镇扬丘陵山区环境优美、大江大河,农业科教资源丰富,要努力把乡村建设成都市休闲、农业科技富集区;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生态良好,要充分彰显灵动秀美的水乡风韵……科学把握区域差距、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渐次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让我们学习践行“千万工程”,落墨千里青山,奔赴光明征途,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李睿)

责任编辑:华筱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