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让家国情怀生生不息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和平盛世,国泰民安,对于楚国大夫屈原而言,这是他一生为之“吾将上下求索”的梦想。2000多年过去了,屈原高洁的品行,忧国忧民的情怀,坚贞不渝的志向,仍然是一笔富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传统节日代表我们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道德追求,层层剥掉依附其上的物质表象,留下的便是节日的精神内核,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文化基因。所以,端午节,不仅是美味粽子的聚餐,也不单单是热闹龙舟的聚会,而是一个拥有传承家国精神的文化内核。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百姓民生的体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为自身安危,而为国家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从楚国一地百姓纪念他、缅怀他,到覆盖全国各地人民纪念屈原,是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认可和崇敬。人们包粽子、划龙舟、戴香囊、采艾蒿等习俗,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向投身于汨罗江的屈原表达一种祝福,一种尊重,可以说,端午节便因屈原而生生不息地流传至今。
五月五,粽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与现实对话,提醒我们莫忘屈原,莫忘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传统节日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纪念屈原的活动,便是屈原爱国精神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情怀印刻在群体记忆中,人们通过传统节日,追忆祖宗的精神世界,延续民族的文化命脉,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爱国情怀凝聚在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对百姓民生的体察,得知国土沦丧之后那满怀忧愤的纵身一跳就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极端表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大格局,我们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个光荣的称谓,我们才能把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和这个国家千年的文明发扬光大!
弘扬端午文化,传承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今天,我们缅怀屈原,是缅怀穿越时空永恒的爱国力量,是传承中华民族最为闪耀的精神基因。不管岁月如何更迭,爱国情怀始终是富有情感和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总能赋予时代前行的强大动能,也是我们国家历经苦难、走向辉煌的民族血脉。
汨罗水长,精神不朽。过端午莫忘屈原,端午永远都是一个契机,通过特定的文化形式,讲好屈原的故事,传承屈原的精神,代代炎黄子孙可以细细地品尝屈原留给这个民族最丰厚的精神馈赠!(李睿)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