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教育创新引领未来 “示径课堂”教学模式显活力
金山网讯 丹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再次在教育领域绽放出新的光芒。近日,丹阳市教育局推出的“示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显著的教学成效,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丹阳,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名家的摇篮,孕育了如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戴伯韬等杰出人物。这些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如今正通过“示径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在丹阳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示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丹阳本土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深刻挖掘与传承。马相伯强调“一切学科,重在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吕凤子倡导“教师要做美的表现者,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吕叔湘提出“教学生学,学生要学会自己拿”;匡亚明则鼓励“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解决问题”;戴伯韬主张“学做创结合,教学做合一”。五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共同指向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推动“示径课堂”的深入实施,丹阳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以及研训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编制了《示径课堂理论纲要》,明确了教学方向和目标,确定了“示径课堂”试点学校,组建了“示径课堂”实践学校联盟,推进“示径课堂”项目建设;举办“示径课堂”专项培训和校长教师论坛,推动“示径课堂”资源共享、帮扶共建、质量共优、特色共显;设立专项经费,考核奖励“示径课堂”先进学校,推进“示径课堂”建设。研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建立教育家的陈列馆、纪念馆,成立教育家思想研究中心,出版《与太阳的对话》《教育是对未来的定义》《为人类之灵光》《直与青云齐》《开示门径》等书籍,注重对本土教育大家的系统研究,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各校围绕“目标精、过程活、效果实”的统一要求,开展实践、提炼特色。短短几年时间,“示径课堂”有了精彩各异的呈现。马相伯“重在开示门径”的教学观,催生了马相伯学校的“自治课堂”、正则高中的“生本课堂”。吕凤子“用畴发其蒙兮茁其芽的方式,营造鼓舞欢欣生趣充塞的课堂氛围”的课堂主张,演变成了正则小学的“自学分享课堂”、丹凤小学的“本真课堂”。吕叔湘“精活实”的课堂思想,生发了吕叔湘中学的“求真课堂”、行宫中学的“261自主课堂”、实验小学的“开放语文”、荆林幼儿园的“精活实趣”儿童启蒙。匡亚明关注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观,启迪了匡亚明小学的“审美学堂”、匡亚明初中的“责任课堂”。戴伯韬对科学的高度重视,创生了丹阳市实验学校的“三自课堂”、河阳幼儿园的“玩科学小把戏”特色启蒙。
据丹阳市教育局抽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现在上课比以前轻松、有趣、效率高,为高品质活力课堂建设打下了基础。丹阳市教育局局长丁叶俊表示,“示径课堂”的实践激励他们像教育家那样办学,像教育家那样教书育人。“我们坚信,正确的方向加上持之以恒的行动,必将涵养新时代丹阳教育更具活力的良好生态。”(通讯员 周竹生)
责任编辑:王雪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