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镇致富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张奎峰:让家乡的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金山网讯 眼下,葡萄进入冬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早饭过后,句容市白兔镇致富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张峰良品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奎峰开着自卸三轮车,将有机肥一趟趟运进葡萄园,“这个园里最值钱的有两样,一个是土壤,一个是生态环境。土壤改良几厘米,收入就会增加几成。生物多样性农业让土里‘刨出真金’。”
张奎峰十几年如一日潜心种植葡萄,走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将果园做成浓缩版的生态公园,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人员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从“门外汉”到“田秀才”
张奎峰早些年开货车、做生意,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能人。当看到乡亲们每天在田间辛苦劳作,产出却不尽如人意时,他萌生了回家乡创业种植葡萄的想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010年,张奎峰在白兔镇倪塘村承包了30亩土地,开启了自己的“葡萄梦”。他初入行便遭遇挫折,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和专业技能,连续3年亏损,合伙人纷纷撤资,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变卖资产,一头扎进葡萄种植事业。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自费去浙江、山东等地取经,拓宽了张奎峰的经营思路,学习赵亚夫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理念让他找到了出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对‘戴庄经验’的缔造者赵亚夫给予肯定。让我坚定了发展信心。”张奎峰说。
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改良土壤和改善环境是关键因素。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张奎峰使用菜子饼、大豆为主要肥料,并从近年来逐渐开始用醋糟进行全园覆盖。采取“物理+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加大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创立了葡萄绿色安全标准化技术体系,申报发明专利3件。几年来,他用于生态果园建设的投入,仅改良土壤和改善环境的费用就占到总收入的50%。“我的葡萄园里现在四季有花有果、鸟语虫鸣,园内的各种生物达到80余种,比周边农田多出50多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物链。”张奎峰自豪地说。
从“门外汉”蜕变成“田秀才”,从30亩“试验田”发展到102亩“高产园”,张奎峰种植的葡萄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评比金奖,亩均效益达3万多元,高于周边的50%以上。“以前每公斤10元,还卖一半烂一半,如今一串葡萄卖出50元。我是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受益者。”张奎峰说。
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蹚出一条“葡萄致富路”后,张奎峰始终记得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创办专业合作社,在农场开设田间课堂,传授种植技术,分享创业经验。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牵头成立倪塘村葡萄种植示范党支部,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提出党员领头、党员领徒、党员领户的“三领”工作法,逐步形成“1名党员示范户+3名党员+5户农户”的帮带发展模式,合作社165户社员及周边135户葡萄种植户亩均增收3000多元。“我们一有难题,就往田间课堂跑,张奎峰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释惑,有时还到果农的大棚里帮助‘把脉开方’。他指导的生态种植让我们尝到甜头,增产向提质转变,‘大路货’成了‘抢手货’。我家的葡萄亩增效益15%。”倪塘村村民倪学勤说。
2024年,白兔镇在农业产业中实施党员能人“锋领创富”振兴工程,聚焦“模范党员引领共富”机制,推动形成先富带后富促共富的良好局面。这一举措让张奎峰备受鼓舞、倍增干劲。他正致力于创新培育新农人示范户,凝聚乡村振兴动能,“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让盆景变风景,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作为一名新农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三件事:做好产业,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讲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三农’故事;做好代言,做好‘三农’代言人,做好家乡代言人。”(记者 滕庆海 张凤春 通讯员 庄瑜 谭梦楠)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