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奋力交好“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答卷 时代答卷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构建创新孵化新生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2-11 17:22

摘要: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是镇江发展的“关键题”,更是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前进的“必答题”。8月21日,市委书记马明龙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强调要坚持以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未来产业培育先行区”和“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地”为目标定位,以“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创新驱动、校地联动,科创结合、产城融合,生活高质、服务优质”为思路原则,扎实推进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努力构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创新生态。

金山网讯 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是镇江发展的“关键题”,更是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前进的“必答题”。8月21日,市委书记马明龙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强调要坚持以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未来产业培育先行区”和“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地”为目标定位,以“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创新驱动、校地联动,科创结合、产城融合,生活高质、服务优质”为思路原则,扎实推进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努力构建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创新生态。镇江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镇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质生产力,近日,镇江经开区党工委审议通过了《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2025-2027年)实施方案》。

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图-1_s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市委专题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分类施策,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支持全面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在丁卯板块2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引领区和未来产业培育区,加快形成创新资源集聚策源新高地和成果承载转移转化新高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开区新实践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方案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政策引导和市场互动的组合作用,完善园区“管办+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有效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引导激发高校和经营主体的研发潜力和创新活力,着力构建 “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校地联动。因地制宜落实“876”创新引领工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产业链群能级提升;推动校地资源共享、学科共建、联合创新和校地融合,通过创新机制赋能,不断提升园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的支撑能力。

——科创结合、产城融合。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创新主体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提高科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效率,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动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产业功能完备、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生态协调的产城融合新典范。

——生活高质、服务优质。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才需要作为鲜明导向,在“食住行”“医养教”“文体旅”等方面,制定更多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配套政策。坚持以企为本,深化对接服务机制,纾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园区成为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的 “强磁场”。

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大学科技园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集群显著提升,未来产业培育链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明显成效。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

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图-5_s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江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镇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评工信部火炬中心A类评价;发挥全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先后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赴深圳和苏州开展创新服务水平提升培训和专题研修活动,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织深织厚全市“科创网”;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与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牢牢把握“细化方案分解、统筹责任划分、加快任务落实”的总要求,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将不断推动园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跑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为全市发展大局勇担使命、多作贡献。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实施三项措施,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通过理顺大学科技园管办管理体制、建立国有科创载体运营机制、优化园区招商工作运行机制,突出大学科技园管办经济发展职能和科技创新定位,调优配强大学科技园管办力量;完善园区“管办+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包括合作高校在内的三支孵化平台运营团队,运营好创新平台。充分整合区域招商力量,形成招商分中心牵头抓总、协同并进、各有侧重的招引新格局,打造管理体制顺畅、运行机制高效、科创服务有力的园区运行体系。

二是实施四项行动,推动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通过实施生产力布局优化行动、传统产业焕新行动、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未来产业布局行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发挥园区三大产业集聚优势,让车船零部件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让生命健康、生物医药器械等新兴产业“开花结硕果”,让人工智能、激光光电传导、基因诊疗等未来产业“独木变森林”。同时,统筹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相互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与能级提升,不断厚植产业强市发展新优势。

三是实施五项工程,推动创新资源引领集聚。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创新主体分级培育工程、创新平台能级跃升工程、孵化载体质效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以创新人才高质量引育、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高标准提升、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企业集聚,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

实干创造历史,奋斗成就未来。下一步,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办将坚定信心,锚定打造“两区两地”中心目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质生产力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辛闻)

责任编辑:华筱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