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奋力交好“镇江很有前途”时代答卷 科技小院

引进良法良技,绘就稻麦轮作新风景 ——探访镇江科技小院系列报道之三

2024-12-31 10:42

摘要:初冬时节,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年豊农业”)院内好不热闹。公司当家人庄玉枫邀请的沃得农机技术人员正在给一字排开的14台收割机和3台播种机检修保养。而在不远处的二楼,则是供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老师们休息的宿舍。农忙时段,他们都会住进来十天半个月。“基地水稻种植一有问题就问,专家无缝对接很快解决了。”

金山网讯 初冬时节,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年豊农业”)院内好不热闹。公司当家人庄玉枫邀请的沃得农机技术人员正在给一字排开的14台收割机和3台播种机检修保养。而在不远处的二楼,则是供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老师们休息的宿舍。农忙时段,他们都会住进来十天半个月。“基地水稻种植一有问题就问,专家无缝对接很快解决了。”

019e09af9a956d88f79a880aa8880b196b

经受了夏季高温影响和台风“贝碧嘉”的考验,今秋年豊基地水稻仍然保持了一贯的优异表现,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这其中,由市科协指导,年豊农业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打造的科技小院可谓功不可没。

尽管今年刚被评为省科技小院,但双方的缘分可追溯到10多年前。那时刚刚接手年豊农业的庄玉枫自称还是个“种田白丁”,田里哪是秧苗哪是草都分不清。作为新手的她碰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机插秧因为漏秧率高、伤秧伤根严重、苗数不均匀,经常需要劳时费力补插秧苗,产量很难上得去。

怎么办?庄玉枫四处打听请教专家,最终联系上中国水稻研究所陈惠哲博士。

这次接触成就了双方今后10多年的合作。彼时,有感于水稻机插育秧方法存在出苗率低、不整齐及烂种烂芽死苗等问题,陈惠哲团队研制出水稻硬盘育秧技术。“真正满足农户需求的科研成果才是有价值的成果。”陈惠哲博士表示,团队致力研发更多农民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让更多农民获益。

对此,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志奇表示,发展科技小院,目的就是要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集于一体,服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建设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的成效。

新技术加持,给面临困扰的年豊农业送来“及时雨”。每到上半年育秧关键时段,陈惠哲团队就来到基地手把手指导,让工厂化育秧中心忙而不乱。准备育秧营养、实施浸种消毒处理、流水线播种、叠盘、保温保湿出苗……一切照着硬盘育秧的技术要领和方法流程走。

01a7dcbbcf675f2aa9c437d088905331b2

自此,庄玉枫体验到科技育秧的神奇力量。“由于育秧技术到位,出苗整齐,苗挺叶绿、根系发达,培育壮秧也为后续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这让我心中更有底了。”不仅如此,采用科技小院推广的种田新模式,年豊农业上马节水滴灌系统精准滴灌,并精准配方施肥,实现减肥减药不减产,逐步从无公害向绿色高效农业转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些年,年豊农业累计投入200余万元,购置无人化农机,加快建设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目前,该公司后台已建立无人农机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农机作业轨迹、作业质量、农机具作业状态监测、作业量自动统计、远程作业场景动态监测数据一览无余。

庄玉枫告诉记者,就像操作游戏机一样远程操控,日夜不歇全程机械化,3000多亩水稻一周不到就能完成收割。实现稻麦轮作无人化机械作业后,核心示范区节肥20%以上、节药10%以上,节省人工60%以上。

育秧工厂化、种田无人化、减肥减药绿色化……年豊农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时时冲击着周边农户低效的传统种植模式。凭借强大的农机作业能力,年豊农业在解决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作业服务。

01457d0400fec9f2133e60eccbfbc1a0d7

“依托科技小院开展科学普及,我们举办培训班,现身说法向农户传授先进种植技术,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如今,基地已辐射带动周边4000亩农田,让更多农民迈上科技种田路。”庄玉枫介绍。

在科技小院引领下,年豊农业酝酿勾画出又一个5年愿景。按庄玉枫的计划,年豊农业未来将从机械化入手加快升级,全力打造高度“无人化”农场,为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推进粮食生产规模集约化经营探索出新路径。

冬日暖阳下,年豊农业院门外,数千亩葱郁的麦苗焕然新生。道路纵横、河流环绕,广袤田野间涌动着新的希望。而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激起的层层涟漪,正跃然眼前。(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章奇特 邹刚)

责任编辑:华筱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