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研力量,实现土元变“金元”致富梦 ——探访镇江科技小院系列报道之六
摘要:冬日暖阳照得全省首批科技小院——丹阳市皇塘镇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一片亮堂。 《诗经》有云:“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有专家认为“伊威”就是地鳖虫,俗称土元。这种“从诗经中走出来的昆虫”不仅颇具渊源,而且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金山网讯 冬日暖阳照得全省首批科技小院——丹阳市皇塘镇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一片亮堂。
《诗经》有云:“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有专家认为“伊威”就是地鳖虫,俗称土元。这种“从诗经中走出来的昆虫”不仅颇具渊源,而且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近日,记者跟随合作社理事长刘水新进入土元养殖房。一间连着一间,每间都标有序号,每间里整齐排列的架子被分为一层又一层,每层里爬满了土元。“土元喜阴暗、潮湿,所以厂房内温度常年控制在25℃~30℃,湿度必须保持在80%左右。”“这些是土元最喜欢吃的麸皮,再加上玉米面、碎杂粮、花生饼、豆粕等粗料,吃得饱饱的……”刘水新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手拿探照灯,弯下腰,熟练地检查饲养池内土元的生长情况。
在新星土元合作社所在的丹阳市皇塘镇,养殖土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当时的皇塘镇鹤溪村,80%的农户在家里养殖土元,有“中华土元第一村”的美誉。
“爷爷是当时最早的一批土元养殖户,我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走上土元养殖道路。”3代人、50年,只做一件事。刘水新1994年接触土元养殖,虽然有祖父辈的养殖经验打底,但她并不满足。她直面土元养殖长期存在的产量和规范化的问题,向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借智”,带着“小土鳖”在科技田野上闯荡“大天地”。
“我们从事的土元养殖,产业比较特殊,相对小众,对接的专家教授比较少。我们一方面通过科协、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工会等政府机构来对接,另一方面通过药企推荐专家教授来对接。”刘水新坦言,科技暖阳照亮了合作社的致富梦。
2019年底,新星土元专业合作社和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成功申报“江苏省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丹阳推广示范基地”。专家们考察后认为,造成土元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操作规程不够规范,不少养殖户一直凭借经验养殖,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校企联合从土元养殖环境、基质、采收加工方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实验方案,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形成了《地鳖采收、加工规范化操作规程》等多项生产操作规程。
刘水新介绍,截至目前,合作社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制定了土元养殖操作规程(SOP)8个,制定镇江市地方标准1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3篇,实施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并通过示范点辐射让更多养殖户提高土元质量有章可依。“我们严格按照养殖操作规程实施了10个月,养殖的土元成品各项指标稳定并符合要求,土元价格一路飙升,干品价格创造了历史新高,最高达140元/千克。”
近年来,合作社持续加强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反复实验研究,彻底解决土元黄曲霉素和灰分超标等问题,合格率达100%,产量比原先提高3倍。
科技暖阳照亮致富路,土元变身“金元”。合作社先后带动周边500多户养户,辐射全国2000多户,社员平均增收30%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去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和合作社的推动下,皇塘镇被评为“土元特色产业小镇”。
今年夏天,合作社来了一名新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荣敏。近年来合作社持续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实现产教融合。四川姑娘荣敏就是其中一员。几个月前,她以土元为研究课题的论文进入了关键阶段,冒着酷暑就把实验室搬进了合作社,与当地的养殖户同吃同住。“这里是土元的家,做了标记的几格是实验组,这样方便对比空白组,添加物质哪种浓度、哪个种类,适合哪个生长阶段……”她轻轻拨开营养土,抓出几只褐色的土元,记录生长数据。
科学养殖实现致富梦的经历让刘水新和社员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致富要靠双手,更要靠科技。
不久前,刘水新接待了从江西省来“取经”的何佳明。“何佳明是江西共青城市的一名‘新农人’,去年来基地学习土元立体高密养殖,这次特意过来探讨深挖土元养殖附加值的问题。”刘水新快人快语,将自己的升级计划和盘托出,“打算研究开发土元新品种,创新养殖模式,做深加工,深层次推广,销往全国各地。”(记者 朱婕)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