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二字铭刻在华夏儿女心中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1月1日《人民日报》)
贺词指出,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看到,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绵延与辉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当年,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对学生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问得虽然简单,但却让人振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切牺牲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我们要以法治手段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有利于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依法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对于更好激励和动员全体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将“中国”二字铭刻在华夏儿女心中。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一方面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从而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周雄)
责任编辑: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