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肌体“细胞”更具生机活力
近日,全省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要求,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级党组织应在严选严管、培育培养、关心关爱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补充“营养”,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的生命力源于较强的免疫力,而免疫力的提升离不开充足的营养。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补钙之举”贯穿个体成长全周期、全过程。补足为民之“锌”,“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有“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胸怀,正确处理好“公与私”“苦与乐”“义与利”“得与失”的关系,眼向下察民情、身向下知民意、脚向下解民忧,以为民造福的“好把式”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诊治“病变”,优化“细胞”生长环境。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思想意识的多元变化、利益博弈的日趋加剧,一些“病毒”侵入了党的肌体,使得某些“细胞”不但自身腐化变质,还严重威胁到其他“细胞”的生长生存。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明确了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和除名的15种具体情形,进一步规范了处置程序,持续释放强而有力的纪律震慑。“千里之提,溃于蚁穴”,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往往更具潜伏性、腐蚀性,如果不尽快干预纠偏,“小问题”就会演变为“大毛病”。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抓紧健全落实党员管理监督机制,用好巡视巡察、信访举报、考察考核等各项结果,多渠道汇总线索、全方面分析研判,对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方式“把诊问脉”,及时提醒党员干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切莫“贪小失大、得不偿失”。
暖心“呵护”,焕发“细胞”自身活力。细胞的生长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特定的条件和需求,只有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才能保证状态饱满、活力充沛。关爱年轻党员的重点在助力成长,“压担子前”多谈话鼓励、“压担子时”能指正方向、“压担子后”再扶助一程,以正向激励点燃“想为、肯为、勤为、善为”的奋斗引擎。关爱老党员,则是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真正把利老便老、优老惠老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老党员的心坎上。对受处分、被处置党员,要坚持立足教育、转化提高,区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一时表现和一贯表现,通过定期回访、日常询访、 随机约访等形式,教育引导其认识所犯错误,逐步消除抵触情绪,重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崔伟平)
责任编辑: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