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特 走好改革之路——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③
本报评论员
镇江很有前途,蕴含着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的内在要求。“做优做特”也是省委主要领导对镇江的工作要求。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激发潜能、释放活力,在放大比较优势、彰显自身特色中擦亮城市品牌。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走好改革之路,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绩。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的活力激发“做优做特”的内生动力。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塑强竞争优势,需要我们向最难处发力、向最关键处挺进。梳理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各项部署安排,重抓新增长点培育、深化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都是从制约镇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全市上下务必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敢创新、勇攻坚。思想上,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对于一些新事难事,不要因为别人没做过、上级没提过,就简单说“不”;实践中,要认识到,一手好牌不会自然就赢,要会打才行。要尊重客观规律,用好科学方法论,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最大限度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实绩。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产业研判的深度保证“做优做特”的精准布局。要把脉我市发展实际,找准地区比较优势,精准识别产业的发展前景并筛选出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镇江有很多优势资源和特色品牌。比如,我们有全省最长的长江深水岸线,要突出港口经济拓量提质,做大做强镇江港;我们有全省空域面积最大、高度覆盖层次最广的通用机场,要聚焦低空经济,加快实现实质性新突破;我们的“三农”体量不大,但地形地貌、农艺农机、产业产品特色鲜明,要基于一方水土,着力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农业,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我们的文脉悠长、底蕴深厚,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要用心讲好新时代镇江故事,彰显城市人文魅力。
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的突破引领“做优做特”的持续升级。特色优势不会自发转化为发展胜势,还要借助于后天努力才能形成现实竞争力。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需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要紧扣“四群八链”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876”创新引领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继续深耕细分市场,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聚焦前沿领域,积极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加快高端转型,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企业矩阵,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强劲、活力充沛。
改革是关键一招,我们的特色优势还要再彰显。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上来,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迅速行动,坚定聚焦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实现“新路超越”,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