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点赞了诸多“大国重器”。细数2024年,从“神舟”飞天到“北斗”组网,从“天眼”巡空到“梦想”扬帆……从远方到身边,从社会到个人,当下的中国,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产业模式快速迭代,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有创新突破,才能有前进动能。科技创新如同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中国,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份活力、这些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在长三角,有个新能源汽车的“4小时产业圈”——在上海,整车设计出炉,芯片、软件等“车辆大脑”不断升级;在安徽桐城,堪称“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产量逐步提升;在江苏南京,汽车完成组装、走下产线;在浙江永康,对车内的智能软件进行测试;在彩云之南,滇中稀贵金属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承担培育发展世界级集群的重任;在龙江大地,鹤岗正加速延展石墨开采、加工全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高地……科技成为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从0到1”代表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成果转化应用则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将两个“第一”叠加在一起,激发出“1+1>2”的效果,就是要让先进的生产力和澎湃的发展动力持续“在线”,提升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速度,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激发各类企业的内生创新动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将汇聚成中国经济的浩瀚海洋。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九项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我们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定力和韧劲,以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以聚势赋能、跨越赶超的动力之源,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巍巍巨轮”破浪前行。(傅强)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