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人才迎来“开花的春天”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如何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全国两会的会场内外,代表与业内人士就此展开热议。(3月10日《新华日报》)
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上,高技能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家明确了到“十四五”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的目标任务。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从整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素质等方面尚难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要面向市场需求培育高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少企业生产一线发生变化,对技能岗位提出新要求。培育大批高技能人才,首先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康养服务等领域,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我们要深入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要将工厂生产任务转化为课堂教学任务,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实践,突出就业导向,指导技工院校紧跟新职业变化需求开设专业。我们要出台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支持政策,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技能人才需求,建设一批前沿专业,促进技能人才素质、规模、结构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要进一步尊重、爱护技能人才,尤其要给青年人才足够的成长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基本要求、重点任务。要全面爱护技能人才,真正让他们能“择一事,终一生”,做到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奋斗中实现人生出彩。
今日中国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真正让技能人才迎来“开花的春天”。(周雄)
责任编辑:华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