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一鼓作气”干到底

2025-03-13 12:1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站在“十四五”和“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士气坚定目标、养静气厚积薄发、蓄正气砥砺前行,凭着敢为善为的精气神“一鼓作气”干到底。

提振“踏浪前行”的士气。历史证明,无论是个人的奋斗,还是国家的崛起,都是在风雨中砥砺前行。风雨虽不可避免,但正是这些磨炼,让开创者更加坚韧;正是这些锤炼,让奔跑者更加自信。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鼓足必胜的信心,迎风战雨、勇毅前行,当仁不让做好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厚底气要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增胆气。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在机会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挑起最重的“担子”、啃下最硬的“骨头”、接好最烫的“山芋”,坚决“撑起自己的那片天”。激锐气。要练就精准识变的“慧眼”,凡事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养成“未雨绸缪”的好习惯;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框限制和经验束缚,探索实施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出新出色、出彩出圈。

涵养“宁静致远”的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有诸葛孔明,凭栏而坐、焚香抚琴,一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今有机长刘传健,生死瞬间、沉着应对,34分钟挽救128条生命。静气是一种修养,也一种品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妥善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做好自己的事、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自己的路。要时刻保持“我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泰然,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付出,在埋头苦干中积蓄“破土而出、惊艳时光”的力量。在攻坚重大任务或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临危不惧、方寸不乱,进而危中寻机、困中破局,以“心定”促“事成”、以“心静”保“后安”。要秉持“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的淡泊心态,少一些“升职升迁”的斤斤计较,多一些“实干实绩”的久久为功,不为“做官”而“做事”,为了“做事”才“做官”,以实干践行初心、用实绩证明自己。

弘扬“光明磊落”的正气。“政者,正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党员干部若想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妨在三个“正”字上下功夫:常正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服从组织、敬畏原则、守住规矩,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交正友。在“八小时之外”的人际交往中要提高自身识人辨人的洞察力和敏锐性,不交无德之人、无义之人、无信之人,多和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不比“票子”比“学习”、不比“房子”比“研究”,让朋友圈成为收集“心里话”、传递“正能量”、弘扬“实干风”的好地方。要摆脱“老好人”标签,敢于唱黑脸、不怕得罪人,带头建诤言、道实情、提建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大力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良好氛围。(崔伟平)

责任编辑:邱晨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